《斐多篇》中的“自杀”与“不朽”(2)
2015-03-22 01:03
导读:“我是觉得是,”科比斯说。 “那么,”他说,“如果你没有表示你想让你的属下死,而这属下自己杀了自己,你一定很恼火,如果你能惩罚,你一定会
“我是觉得是,”科比斯说。
“那么,”他说,“如果你没有表示你想让你的属下死,而这属下自己杀了自己,你一定很恼火,如果你能惩罚,你一定会惩罚,是吗?”
“完全如此,”他说。
“同样,这说法也许不是没道理的,在神表示有必要——就像现在对我显示的——之前,人不该先自己杀害自己。”(61c10-62c8)
尽管苏格拉底讲出了这条自杀禁令的道理,但他自始至终一直在撇清,这并不是他自己的观点。他不仅一再强调,这只是自己道听途说来的,而且即使在为这个观点辩护时,也用模棱两可的语气,最多只是说,这说法“也许还有个道理在”而已。如果他真的并不同意这里的说法,那为什么故意绕个圈子把它讲出来呢?如果他同意这个说法,那又为什么卖出这么多破绽呢?
通观全篇,苏格拉底的最终用意显然不是告诉我们自杀是该禁止的。这段关于自杀的讨论是一系列引子中的一个(当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引出后面关于灵魂不朽的更重要的讨论;或者说,是为了自己后面的讨论不把人们引上刻意寻死的极端而打的预防针。正如一切严肃的自杀一样,苏格拉底的这段话也只有放在他关于灵魂、生命、人等更大问题的讨论之下,才能看出意义来。或许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罗马的加图为什么恰恰是一边手捧《斐多篇》,一边壮烈地自尽。
这整段关于自杀的讨论,才是苏格拉底卖的一个最大的关子。后面科比斯提出的疑问,才是苏格拉底真正想要的。
“看上去似乎如此,”科比斯说,“但要是你现在说的这些有理,神是我们的看护者,我们是神的属下的话,那你刚才说的,爱智者更容易想死,苏格拉底,好像就站不住了。因为在我们的职责上,存在之物的最好的看护者,即诸神,看护着我们,如果最智慧的人脱离这个职责而不懊恼,那是没道理的。他不会认为,当他变得自由了,他会更好地照料自己。而无知的人才会坚持想要从主人那里逃走,而不思考,他不该逃离好的主人,而最好和他待在一起,逃走是没道理的。而一个有头脑的人会选择永远与比他好的人在一起。苏格拉底,这样,事实和你刚刚说的正相反。因为智慧的人一定懊恼死亡,而愚蠢的人喜欢死亡。”(62c9-e7)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科比斯是完全按照苏格拉底的逻辑推导出这个结论的。按照前面制止自杀的说法,既然人不应该擅自离开神,那么,像苏格拉底这样的爱智者,又怎么能认为死去是更好的呢?换言之,既然反对自杀的理由言之凿凿,苏格拉底又有什么理由主动赴死呢?正是苏格拉底讲出的道理把自己陷入了这个两难之中;也正是这个两难,才迫使他在自己的朋友和学生面前作第二次申辩,从而引出那著名的灵魂不朽的讨论。
苏格拉底不仅把自己绕进了这个两难,甚至颇为欣赏科比斯的诘难:“科比斯总能仔细考察这些说法(逻格斯),不愿被别人的说法马上说服。”(63a1-3)
《斐多篇》的主题是随后讲到的灵魂不朽的问题,其含义看上去与自杀禁令刚好相反。但这并不意味着,苏格拉底就完全放弃了禁止自杀的说法。并不是因为苏格拉底会主动赴死,人们就都可以自裁生命;也不是因为灵魂会不朽,人们就可以随意处置这臭皮囊。这个自杀禁令并不仅仅是作为靶子出现的,苏格拉底对灵魂不朽的论证也绝不是为了把自己道听途说的这个讲法驳倒。尽管苏格拉底并没有全心全意地赞许它,但他也没有否定这个说法。《斐多篇》的张力恰恰在于,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苏格拉底不仅会从容赴死,而且还要禁止艾欧洛斯这样的人去自杀。自杀禁令不能阻止苏格拉底这样的爱智者赴死,灵魂不朽也不能成为人们自杀的理由。所以他说:“艾欧阿斯和所有浸淫于哲学这事的人都该愿意。不过他也不该自戕,因为据说这是渎神的。”自杀问题,仍然是苏格拉底的灵魂与生命的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这个问题既不同于毕达哥拉斯派的学说,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奥菲欧神话的演绎。[3]苏格拉底的这个两难,其实就是他一开头所说的那个快乐与痛苦的寓言: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