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理性——试比较福柯与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2)
2015-05-09 01:22
导读:问题似乎已经解决。然而并非如此,我们随即面对如下两个问题:第一,福柯对“何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的回答至今仍然只是哈贝马斯的概括,这种概括
问题似乎已经解决。然而并非如此,我们随即面对如下两个问题:第一,福柯对“何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的回答至今仍然只是哈贝马斯的概括,这种概括符合福柯的本意吗?第二,哈贝马斯所提及的现代性危机又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直接决定了福柯与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内涵是否存在共识。需要说明的是,福柯对现代性没有系统的论述,但这又并不意味着他忽略了现代性。恰恰相反,他的所谓后现代理论正是植根于现代性基础上的,哈贝马斯对他的概括也完全符合他的本意。在其演讲《什么是启蒙》中,福柯这样结尾:“现在我们面临哲学的选择,或者是真理的分析,或者是以自我本体论或现实本体论形式出现的批判思想。”2后者,正是福柯本人所采用的途径。那么,何谓“自我本体论或现实本体论”?岂非正是对主体的关注?此即如福柯本人所总结,他的工作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我们是怎样被构成为我们知识的主体的?我们是怎样被构成为运用和屈从权力关系的主体的?我们又是怎样被构成为我们自己行为的道德主体的?”而所谓的“批判思想”又指什么?岂非就是福柯所强调的“远比维护启蒙的遗骸更重要的是保持启蒙的历史意义的生命力”1?更确切地说,即用理性的批判批判已经扭曲和僵化的理性,这正是福柯的思想动力。
既然存在根本共识,福柯与哈贝马斯的观点又何以如此对立?关键在于第二个问题:现代性危机。对此,我们不妨从如下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现实的表征:按照启蒙理性的构想,人类将迎来彻底的解放;然而历史的实际进程却粉碎了这一梦想,尤其进入20世纪,高度的精神文明并没有伴随着高度的物质文明而到来,科技的发展也没有带来道德的提升,追求进步的人类社会却屡屡陷入战争的泥潭,要求自由的个人更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禁锢…二是理论的思考:在现代性凯歌前进的同时,理性发生扭曲,形成了对社会生活的专横统治;主体发生分裂,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分崩离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于是,摆在近现代思想家面前的,自然而然是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克服现代性危机?更确切地说,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主体和理性?如何修正主体和理性?
福柯与哈贝马斯的分野,源出于此。
二 福柯:走向后现代
(一) 解构主体
在认识论转型中确立的“主体”,几乎把本体论中“神”的荣耀全部接收过来,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先验的中心和主宰。对此,福柯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主体及其种种替代者必须被剥夺其创造性角色,并且作为话语的一种复杂而可变的功能加以分析。”2
怎样分析呢?福柯明确指出:“首先,我实际上认为不存在一种主宰性的、奠基性的主体,一种我们在哪儿都可以找到的普遍形式的主体。我非常怀疑这样一种主体观念,甚至对它充满敌意。我相反地认为,主体是通过种种被奴役的实践构成的,或者以一种更自主的方式,就像在古代那样,通过种种解放和自由的实践被构成的。”3这段话,正是贯穿福柯全部著作的思想纲领。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相互递进的角度加以理解:
首先,从方法论上讲,福柯拒绝了强调先验意识的方法,从而继尼采高喊“上帝死了”之后,提出了“人将死”的主体终结论:“就像我们的思想考古学所表明的那样,人是近代以来的一种发明,而且人或许就要接近他的终结。假如…我们就可以确信,人的形象也会像海边沙滩上的图画一样被完全抹掉。”1
其次,从主要工作看,福柯致力于揭示主体的真相:并不存在所谓先验的自我,主体实际上是在现代性进程中权力主体通过掩饰个体经验而构造出来的,“实际上,使肉体举止话语和欲望被认定和建构为个人,这正是权力最初的结果之一。”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再次,从最终目的来说,福柯显然想通过对先验主体的颠覆为现代性危机寻求出路,即关注原始身体经验的自我,回归自我关怀的伦理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