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业已耗尽了批判意义吗?(6)
2015-07-07 01:15
导读:不过,自由主义同时也会坚持,这些群体性的事物,需要根据个人的自主、发展和追求更 丰富的生活的需要,来加以检验与批评。自由主义不是文化保守
不过,自由主义同时也会坚持,这些群体性的事物,需要根据个人的自主、发展和追求更 丰富的生活的需要,来加以检验与批评。自由主义不是文化保守主义、不是排它的民族主义、 更不会相信集体的价值与行为方式的存在,直接便保证了其合理。自由主义的确自有其「普 遍」的标准,也因为这个标准,它才能够成为一套具有批判能力的学说,跳出现实存在的各种 集体信念与实践,保持批评的距离。相对于它,社群主义、多文化主义以及身分政治的某些流 行版本,由于矫枉不惜过正,不免洋溢着多少的保守气息和现实崇拜。在这个节骨眼上,「启 蒙」事业的严峻意义之难以承担,表现得格外明显。
五、结语
本文由文化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的对比出发,说明现代性不仅不同于单纯的现代化,并且 由于文化现代性具有反思与自我正当化的基本特色,现代性内部其实涵蕴着丰富的批判能量。 这种批判性格,在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可以见到明确的表现。在我看来,自由主义其实是 现代性的承载者;不面对现代性的严肃考验,不会感受到自由主义的真正意义。值此「现代」 的脉动衰竭、现代化的魅力黯淡、现代人业已「自主」得疲态毕露、意兴阑珊之际,我们见到 各类传统势力甚嚣尘上、各种保守意识正忙着提供兴奋剂与避风港。这时候,我个人觉得,正 视现代性的真实内容,乃是维持社会改造的动能、维护社会进步远景的重要一步。
这一步,当然并不好走。以上的叙述,并没有进入任何问题的内部,展开实质的讨 论,所以本文既未能面对真实的议题,也没有资格做乐观或者悲观的预言。不过,如果注 定我们要活在一个后形上的,而我们仍愿意维持「败而不溃」(non-defeatist)的方向,我看 不出还有什么其它选择。11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注释:
1 哈柏玛斯的论点,见Jurgen Habermas, \'Modernity: An Unfinished Project\' (德文本1980), in M. P. d\'Entreves and S. Benhabib, eds., Habermas and the Unfinished Project of Modernit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7), pp. 38-55;完整的论述,见Jurgen Haberma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德文本1981), English trans. by Thomas MaCarthy, in two volumes (Boston: Beacon Press, 1984, 1987)
2 从汪晖的其它著作,可以看出他熟悉哈柏玛斯关于两种现代性的分辨与讨论;他并且批评哈 柏玛斯的这个区分只有形式的意义,缺乏历史-现实的意义。一个例子是他的长文〈作为 世界构造和合法化知识〉,收在汪晖,《死火重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页 190-297。可是该篇长文里的思考,似乎没有反映在现在这篇有关中国现代性问题的讨论 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其它著作里(例如上引书中的〈现代性问题答问〉,页3-41),汪 晖对现代性的评价要较为复杂曲折;他深知现代性包含着对自身的反思与批判、对现代性的质 疑包含着对现代性的认定(他用的字眼是「承诺」)。可是在这篇文章里,却只能见到否定的 一面。
3 以上的说法,或许有人会以为不尽公平。他们会说,这些思想取向,不必然尽是高悬海市蜃 楼的「共同体」为将至鸿鹄──无论前面加上的形容词是「生命」、「文化」、「命运」、抑 或「人性」。在另一种较为积极的诠释之下,它们都有一定的抵抗与批判的涵蕴,因此是进步 的。例如从赵刚所谓的「培力」(empowering)的角度来看,这里所列的几种思潮都可能有其 积极功能;相反,自由主义式的个人,由于脱离了任何「连结」的可能,将沦为权力的刍狗而 毫无抵御能力。见赵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