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世性与超越性:初期道教与基督教的差异(5)
2015-07-19 01:10
导读:太平道信仰肉体生命本能共在的不朽,五斗米道信仰现世人生本能生存的不朽。《太平经》设定的拯救现世人生的信仰目的,呼唤这种信仰在现实中的实践
太平道信仰肉体生命本能共在的不朽,五斗米道信仰现世人生本能生存的不朽。《太平经》设定的拯救现世人生的信仰目的,呼唤这种信仰在现实中的实践,这是出现五斗米道与太平道的原因。四川的张陵(亦称张道陵)得授《太清》、《太玄》、《正一》、《太平洞极经》、《五斗经》,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他自命“太清玄元”。五斗米道的命名本身,就显现着现世性的品格。它根据的《太平经》是过去的现世性经典,崇拜的老子是过去的现世性在者。交纳五斗米是人入教的条件。教徒为米贼,张陵为五斗米师。纵然五斗米道同《五斗经》有联系,其中也内含延年益寿、长生保命、护命全身的现世目的性。用“义米”、“义肉”、“义舍”拯救人的肉体生命,以实物性的东西拯救人的事实性存在。张陵用祷祝、刻鬼的方式传教,以符水治病;张衡(张陵之子)设祭酒传授《道德经》,用鬼吏为病人请祷,建净室让病人思过;张鲁(张衡之子)称初学道的人为鬼卒,受箓已久的人为祭酒,在汉中推行政教合一的统治,不置长吏,在路上准备米、肉,使行人量腹自取。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宣扬鬼神崇拜,画符念咒为人的肉体生命祈祷。由于上述特性,五斗米道在张鲁时完全演变为一种现实的宗教组织。以米这种实物性在者为信仰手段,必然以人的肉体生命的生存为人生的最高信仰。另外,经箓印剑象征五斗米道,其继承根据现世的宗法原则,人若不是张家的宗族子孙便没有授剑的资格。张陵为天师,长子衡为嗣师,衡长子鲁为系师(《三国志·张鲁传》)。在这个意义上,五斗米道为张氏一家的宗教,内含肉体生命现世血缘延续的特质。张鲁割据汉中30余年,于公元215年向曹操投降。
在南方,宫崇所献神书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根本,人的肉体生命的延续、宗法国家的兴旺是它的主要内容。于吉在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符水拯救他人。现世宗教,不仅是早期道教的特征,而且是道教徒们的生存原则。被巫鬼迷惑的谋主孙秀,为赵王伦立别廟,在嵩山穿羽衣伪称仙人王乔,作神仙书阐释伦因福长生的必然性。孙恩的叔父孙泰,为江南地区世传天师道杜子恭的弟子。百姓倾家荡产,进献子女以求福庆、把孙泰当作神。他“以为晋祚将终,乃煽动百姓,私集徒众”(《晋书·孙恩传》),为司马道子所诛灭。他给与信徒的,不是心灵的安慰而是更多的财产和子女的期待。孙恩自号征东将军,其党为“长生人”。他在逃命途中,把婴儿盛在囊簏投入水中登仙堂,起义失败后赴海自沉被妖党妓妾谓为“水仙”。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魏晋时传说帛和写作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主体的《三皇文》,召唤天、地、人的价值,修道成仙,炼丹治病。上清派以行气、叩齿、咽液、固精等机械性操作追求肉体生命的仙化,相信人朗诵《上清大洞真精》一万次便成仙。灵宝派道教,要在现世人生中实践肉体生命的不朽,把道教的信仰从道士阶层引向民众阶层,倡导诵经去恶言、礼拜禁淫身、思神去贪心的修行方法。犍为民陈瑞用鬼道惑民,入道用酒一斗、鱼一头,不奉他神,自称天师(《华阳国志》卷八)。青城山天师道首领范长生支持李特、李雄领导的流民起义(301),建立成汉政权(304-347)。由此可见,初期道教的创立者们,除了对现世皇权大多采取对立的态度外,便是追求肉体生命现世的长生不朽。
在事实上最有力量通向现世人生不朽的道教流派,是符箓派与金丹派。符箓、咒语的符号性功能,使人的肉体生命不受各种邪恶势力的伤害,从而保证现世人生的完善性。在葛洪(283-363)这个金丹派的集大成者看来,只要服食金丹,人就能够实现肉体生命的不朽永生。现世人生的不朽是金丹派的基本信仰,通向这种不朽境界的手段是服用在地中不腐朽的金丹。今世的长生而不是来世的升天,今日的不朽而不是明日的轮回,这正是金丹派道教对它的信徒的理想承诺。葛洪以事实的力量,论证肉体生命仙化的必然性。他说: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人无能认识万能的仙人;人不能因为没有见过仙人就说世间没有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