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德里达对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及其伦理意义((7)

2016-02-29 01:00
导读:策略之二:本原的踪迹化 传统形而上学认为本原总可以通过回溯、返回而可以被重新居有。但德里达说,本原早已逝去了,留下的唯有踪迹,相对于本原




策略之二:本原的踪迹化

传统形而上学认为本原总可以通过回溯、返回而可以被重新居有。但德里达说,本原早已逝去了,留下的唯有踪迹,相对于本原我们总是来得太晚太晚。我们所能把握到的也唯有踪迹。传统形而上学所把握到的本原(比如亚里士多德的ousia(实体),康德的先验自我,胡塞尔的感知,海德格尔的在场等等),在德里达看来,它们本身都只是踪迹罢了。试以德里达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之本原观的解构为例: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认为,感知(原印象)是时间意识的本原,而再现、回忆作为重复的踪迹则是对它的替补。但是经过解构,德里达却说,源初的回忆和再现,亦即那本源的重复的踪迹(替补),才真正是使时间意识得以可能的东西,因而也才是真正本源性的东西。于是,那被胡塞尔视作是替补的东西,反倒具有了本源性;而原本被视作是本原的东西,反倒依赖于替补。[38]

上文提到的作为“替补”的文字,也正是这样一种踪迹。

踪迹之为踪迹,总是一种悖论性的东西,一种自身涂抹的东西:一方面,它总是某个已不在场的本原的踪迹,因而对于这个本原,我们再也不可能重新居有,不可能使之重新在场。于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已不在场的本原就成了一个“他者”,一个不可被同一、被居有的他者。但另一方面,踪迹之为踪迹,恰恰又在于它总是某个本原的踪迹,总是指向某个本原,所以踪迹毕竟又成了对本原的确认,成了本原的标记。所以我们毕竟不能说没有本原,不能说“本来无一物”,不能因此就走向所谓的虚无主义。



策略之三:本原的异质化

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原则,总是唯我独尊、排除异己。所以显然,以此种形而上学为根基的文化在其本原处或者说在根本上就不能容忍异己、他异之存在。然而,德里达的解构就是要在西方文化的本原处引进异质的因素、他异的因素,就是要从根本上、从本原处、从原则上打破传统西方哲学的整体性、同一性。为此他谈到了“本原处的异质”——在《论精神》一书的最后一讲(在最后一讲谈到本原问题,这也绝非偶然)中他写到:那最早的早先,在其最美好的允诺中,事实上将会属于另一个诞生,另一个本质;它将会是本原处的异质(hétérogèneàl’origine):在那构成我们记忆本身的所有遗嘱、允诺、事件、律法和规定的本原处的异质。本原处的异质,他说,这同时意味着三重意义:1、从本原而来的异质,本源地异质;2、相对于那被称谓本原的东西的异质,不同于本原且不可还原为本原;3、异质且或者作为在本原处。[39]由于异质因素被引到了本原处,从此本原不再自身同一,不再唯我独尊,它必须向他者敞开,向陌异者敞开。于是,从此将不再有独一无二、号令天下的原则:本原处早已为异族占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所有这些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延异(différance)。延异,一种区别着-延迟着的游戏运作。在这种延异的游戏运作中,本原一方面被差异化了,另一方面又被推迟了。于是本原,传统形而上学认为的那种永恒在场、自身同一、为我独尊的本原,就这样被延异掉了,而延异,德里达说:“——如果人们还能够这么说的话——就是本原和终点的最初的或最后的踪迹”。[40]



然而,这种对本原的解构,这种对最终原则的涂抹,是否因此就是一种简单的否定,因此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它对于伦理,我们今天要思考的伦理,因此是否只具有一种消极的意义,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那样?对于这些,上文关于踪迹的思考已有所涉及,现在让我们随德里达自己再做进一步的思考。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零与形而上学——从数学、佛学、道学到现象学的有无之思
意义是实体吗--奎因的意义理论探析
上一篇: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