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对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及其伦理意义(
2016-02-29 01:00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德里达对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及其伦理意义(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观及其伦理意义 I.本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观及其伦理意义
I.本原问题之为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西方哲学是以一个关于本原的命题——“水是万物的arche(本原/始基/本原/根据/原则)”——开其端绪的。所以哲学,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本原的追问与言说。乃至于,哲学首先就是对本原的思考和寻找。
哲学首先就是对本原的思考和寻找。这一断言意味着,哲学始于对本原的追问并非偶然,而是本质性的。本原问题不是哲学的诸种问题之一,而就是哲学的本己问题。何谓哲学?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哲学之所以不同于且高于自然哲学(物理学)并成为第一级智慧者,乃在于它研究的不只是存在的某一个种,而是“万物最确定的本原”,[1]“我们(哲学家——引者)寻求的是本原(archai)和最高原因(aitiai)……”。[2]胡塞尔说:“哲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真正本原、关于起源、关于万物之本的科学。”[3]海德格尔也说:“哲学即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着眼于存在,着眼于存在中的存在者之共属一体,来思考存在者整体——世界、人类和上帝”,而存在者之存在从哲学开端以来就“把自身显示为根据(本原、原因、原理)”。[4]哲学之所以能从整体上思考存在者或把存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就是因为它把握了所有存在者的根据、本原——arche。“抱一为天下式”,[5]这个arche就是西方哲学的“一”,也正是这个“一”、这个“本原”使得所有存在者成为一个整体。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勒维纳斯为了打破西方传统哲学所构建的“整体”而不得不诉诸于an-arche(非-本原)的原因。所以哲学非他,就是关于本原(根据、原则、终极原因)的“科学”,具而言之,就是关于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最终根据、变化之所以产生的最终原因、知识之所以可能的最初前提或原则的科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条关于本原(原则)的原则——根据律——才成了哲学的第一原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才说“哲学即形而上学”,也就是第一哲学。所以在其本己的、本质的意义上,哲学就是第一哲学:寻求最终根据、本原、原则的形而上学。所以我们说,本原/本原/根据/原则,一言以蔽之,那个arche,乃是西方哲学以及作为其本质形态的形而上学的基本词汇。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由此,本原/根据/原则问题,也就成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形而上学),无论经历了多少发展阶段,也无论有过多少不同体系,其所不同者,只是为此问题所提供的答案不同:或者是理念,或者是神,或者是绝对精神,或者是先验主体性,抑或是强力意志,等等。但它们之为哲学或形而上学,所面对的问题则始终如一,即:那使得……得以可能的最终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因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万物总有一个最终的本原,一个最终的根据,而且这本原、根据总可以认识、可以把握。
但是,至此为止,我们还只是停留在对哲学与本原之关系的总的规定上。在进行这种规定时,我们没有对本原本身进行探讨。本原虽为西方哲学的基本词汇,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基本含义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始终如一。当我们不断地用类似本原/本原/根据/原则这样的表达式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这个基本词汇本身所蕴涵的多重相互交织的含义,以及它在后来所分衍出来的不同形态。对此,我们必须稍作考察。
II.作为原因的本原
“arche”,在古希腊本有两种含义:一是开始、发端、肇始之义,另一是政治上的权力、政府官员和统治之义。[6]正是这后一种含义后来演化出了“根据”、“原则”等义。但是,据语文学家考证,在这两种含义中,前一种含义要更古老,它在荷马那里就已出现。在荷马史诗中,动词archein就意味着引导、打开、开始,而并没有命令、权力、主宰等义。只是到了希罗多德(Herodotus)与品达(pindar)那里,这后一层意义才出现。[7]但是值得我们充分注意的是,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这后一种含义竟逐渐压倒乃至取代了前者而成了arche在哲学上的主导意义——这一点在希腊语的arche最终演变成拉丁语的principium时达到了顶点。这是后话,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