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道如是说(3)
2016-04-05 01:00
导读:《易经》是中国谈男女之道,也就是论述性交与生殖的老祖宗,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他看成是一本性学专著,更不能说它是一本淫书,虽然《易经》为后来的
《易经》是中国谈男女之道,也就是论述性交与生殖的老祖宗,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他看成是一本性学专著,更不能说它是一本淫书,虽然《易经》为后来的儒家和道家,提供了性研究的广泛基础,或者为淫书作者提供了性描写的依据,但它仍然是一本具有很深哲理的著作。《易经》把男女两性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以男女两性的相交来联系自然,重点阐述自然与人变化(易者,变也)的原理,它将自然界被动的力量称为“阴”,将主动的力量称为“阳”,并描述阴阳如何交互作用而推动“气”,沿着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来运行。一阴和一阳间的交互作用叫做“道”,作用所产生的生生不息过程叫做“易”(变化)。按照这种理论,阴阳是彼此相反而互补的两种力量,相克相生。在自然现象中,月亮与冬天属于阴,太阳与夏天属于阳;对人类来说,女人属于阴,男人属于阳,阴阳需要互补。这也就是所谓“刚柔相摩,屈伸相感而利生焉”。这都是强调阴阳结合,阴阳互补,男女要“相摩”、“相感”,这样才能“利生”,无论缺了哪一方都是不行的。
二,儒家的男女之道
孔孟“思无邪”,告诉弟子们“男女授受不亲”,然而孔圣人早在2500多年前曾经写过一本房事著作,叫《闭房记》,可惜已经失传,不然我们可以透过它来看看儒家宗师的男女之道。儒家认为,万物的化生,人类的繁衍,完全在于性交,倘若没有性交,一切将终结,那时也就无所谓社会,无所谓宇宙,更无所谓讨论宇宙原理或人类法则的
哲学了。所以儒家认为性交,或者叫生殖,是最伟大最神圣的。可见,儒家的性观念还是相当开明、灵活的。这种开明也并不降低孔孟,以及他们的儒学身价,因为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的的确确是有过生殖与生殖器崇拜的历史。这种历史演化成的文化现象,不能不在孔孟的哲学思想中有所体现。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孟子也不否定“好色”,在《孟子》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舜的父亲干涉舜的婚姻自由,但尧却要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舜欣然接受,“不告而娶”,背着父母与娥皇和女英结了婚。孟子对此极为赞成,一个原因是“为无后也”,另一个原因是“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男女居室,即指男女性交,孟子认为男女性交是“人之大伦”,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告诉了父母,父母反对,婚结不成,媳妇不能娶,也不能入洞房,更不能性交,也就没了人伦。所以孔子就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阴阳交合,男女交媾,繁衍生命,这是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严重的不孝之事。孟子因此投票赞成舜不经过父母,自己决定与娥皇和女英结婚。
孟子和齐宣王讨论施行王道,孟子反驳了齐宣王因为自己“好色”而不能实行王道的说法,孟子说:从前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也好色,他宠爱他的妃子。《诗经·大雅·绵》说,古公亶父要立家,一大清早骑着马。顺着邠西水涯走,东行来到岐山下。带着妃子太姜女,为找居地来考察。可是古公亶父治理国家的时候,内无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外无娶不上妻子的单身汉。所以说,陛下好色,就让百姓们也得到性满足,对实行“王道”没什么妨碍。孟子在这里并不反对“好色”,是因为他把“好色”看成是阴阳之道,男女之道。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好色”与“好淫”等同起来。象我们今天许多权贵“包二奶”,“蓄小姘”,一边贪墨,一边渔色,还美其名曰“君子好色不好淫”之类的混话。
有一个叫淳于髠的人问孟子:既然是男女授受不亲,那么如果嫂子掉在水里快淹死了,该怎么办?孟子回答:如果眼看嫂子要淹死了而不救,这真是豺狼不如。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嫂溺而援之以手,这是“权”,两者都是需要的。孟子的观点就有点我们今天有人提倡的“文化诗学”的味道,人要救,礼要讲,即鱼与熊掌兼得。这也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要做好事,又不要整天去谋求别人的“知恩图报”。譬如我们的一些权贵,为正在危难之中的同胞姐妹解了燃眉之急,于是,就想入非非,就不怀好意,就要求人家以身相许。这种事在古代举不胜举,在今天也有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