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本体论”源流考(下)(13)

2016-04-12 01:02
导读:海德格尔是借助比喻的说法来揭示“存在”意义的。在各种比喻中,“光”的比喻最有代表性。光是一个“照亮的过程”,而不是实体性的本源的存在。旧

海德格尔是借助比喻的说法来揭示“存在”意义的。在各种比喻中,“光”的比喻最有代表性。光是一个“照亮的过程”,而不是实体性的本源的存在。旧的形而上学虽然也讨论“存在”问题,但在海德格尔看来,他们所讨论的实际上仅仅是“存在者”的问题。这一过程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的“理式”(Idea)有为现象世界中的一切存在者寻源的意图,这个理式虽然也被称为Sein,但它不是光而是发光的实体,现象界的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但理念并非不可见,它是人们经过努力可以见到的存在物。通过这样的方式,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把“存在”降格为“存在者”,从此思想走上了一条退化之路。旧形而上学家谈论“存在”,只是在“存在者”的集合(beingness)意义上谈论,他们不能思考作为照亮过程的“存在”之光,或者说,“形而上学由于其本性而排斥关于‘存在’的经验”。海德格尔认为,“存在”(Sein)作为照亮过程,本身是不可见的,可见的只是被照亮的“存在者”,照亮的过程就是“去蔽”的过程,通过“去蔽”,存在者才得以显现。
在此,海德格尔引入了一个关键性概念“Dasein”——“此在”。“此在”既不是“存在”,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任何一种“存在者”。此在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在于“这个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与这个存在本身发生交涉”,“它的存在是随着它的存在并通过它的存在而对它本身开展出来的”。因此,“对存在的领悟本身就是此在的存在的规定”,“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存在论层次上存在。”作为对“存在”的领悟(comprehension),“此在”的存在是一个过程。领悟是非概念或前概念的,因此它不是一种知性(understanding),不以主客划分为前提。从根本上说,此在不是一个物(thing),而是一个事件(happening),不是存在着的某个事物,而是发生、发展着的某个事件,是此人与此物在此时此地发生的一个知觉与被知觉的事件。此在是天人走向相分的过程和基础,即人走向对事物理解的过程和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此在”对“存在”的“领悟”是通过“生存”(Existenz)来实现的,“此在总是从它的生存来领悟自己本身”。因此,有必要提出“对此在作生存论上的分析的任务”,“只要生存规定着此在,对这个存在者的存在论分析就总是需要对生存论建构作一番事先的考察”。于是,“存在”意义的追问就转化为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海德格尔指出:“其它一切存在论所源出的基础存在论必须在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来寻找。”整部《存在与时间》的主要内容,也因此而成为对“此在在世”即此在的生存状态的考察。这样,我们看到,存在意义的追问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在这里统一起来了,存在意义的探讨是哲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则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线索。所以全书结束是,海德格尔把他的工作总结为“生存论时间性上的此在分析工作与基础存在论上一般存在意义问题”的探讨,也就是“从此在的根据处出发,从生存论存在论上着眼于本真生存活动与非本真生存活动的可能性来阐释实际此在的源始整体”,“不过此在的存在建构的提出仍只是道路;目标是解答一般存在问题。而对生存的专题分析工作恰又需要事先已澄清了的一般存在观念的朗照。”由此他把哲学归结为“现象学存在论”——“哲学是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它是从此在的诠释学出发的,而此在的诠释学作为生存的分析工作则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种发问所从之出且所向之归的地方上了。”不难看到,对海德格尔来说,一般存在意义的问题始终是中心,而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则是出发点和基本线索。
由以上减数简述可见,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传统本体论哲学已不可同日而语。它突破了传统的实体思维方式,着重从此在在世(being-in-the-world)的关系中去把握人的生存状态,他物的意义是在人与之打交道的方式中显现出来的,人本身的意义也是在其存在方式中显现出来的。总之,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在于存在的方式。同时它也突破了传统的理性概念思维方式,强调了各种日常生活体验,如烦、畏、死、沉沦等通常被称为非理性的因素的意义。因此,把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也归入本体论哲学的行列,必然会由于术语的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根据瑞恰生(W.J.Richardson)所提供的情况,“Fundamental Ontology”(基础存在论)只是海德格尔早期著作中所使用的一个术语,主要出现在1927年出版的《存在与时间》和1929年出版的《康德与形而上学》之中。1929年以后,考虑到“Ontology”这一旧的术语所容易引起的误会,海德格尔已不再使用它。瑞恰生说:
上一篇: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