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源流考(下)(16)
2016-04-12 01:02
导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13页。 参看欧阳康:《哲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13页。
参看欧阳康:《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5-476页。
参看高清海:《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
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60-161页。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Jose Ferrater Mora,On the Early History of “Ontology”,In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Vol.24(1963/1964)P.36.此处转引自高建平:《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载《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91-692页。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49-50页。
Immanuel Kant,Critique of Pure Reason,A243/B302.Vasilis Polities编辑的Everyman本,伦敦,1991.此处转引自高建平:《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载《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卷,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38—739页。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王炳文、燕宏远、张金言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页。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0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3页。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88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47-48页。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69页。
参见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36、38页。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1、2页。
理查·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1页。
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陈康译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页。
怀特:《分析的时代》,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
孙正聿:《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的本体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
对这一思潮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体论倾向的叙述,本文参考了杨寿堪先生所著《冲突与选择——现代哲学转向问题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中的相关内容。
马赫:《感觉的分析》,见《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上册, 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3页。
石里克:《哲学的转变》,转引自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9页。
石里克:《哲学的转变》,转引自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9页。
参见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4页。
石里克:《体验、知识、形而上学》,转引自洪谦:《维也纳学派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16
页。
《科学的世界概念:维也纳学派》,见《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51页。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34页。
中国大学排名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1页。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5页。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8页。
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00页。
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