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 对比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现象学和认识理论研究》第一分册(马蒂努斯•尼伊霍夫出版社,1984)A20-21/ B120-21和他的《逻辑研究》第一卷《纯粹逻辑学导论》A224、§64、§66。
[5] 《逻辑研究》第二卷,A486 / B214。
[6] 参见穆里冈(K. Mulligan),《论感知》,载于史密斯和伍德霍夫主编的《胡塞尔剑桥指南》,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第171页。
[7] 《逻辑研究》第二卷,A486 / B214。
[8] 同上书,A486 / B214。
[9] 《逻辑研究》第一卷,A82 / B182。
[10] 同上书, B185。
[11] 胡塞尔,《逻辑学和认识论导论——1906至1907年讲座》,马蒂努斯•尼伊霍夫出版社,1984,第443页。
[12] 胡塞尔,《文章和书评(1890-1911)》,马蒂努斯•尼伊霍夫出版社,1979,第107到108页。
[13] 同上书,第406页以下。
[14] 《逻辑研究》第二卷,A504 / B232注。
[15] 同上书,A360-361 / B1381。
[16] 参见上书,A562 / B290、A360-361 / B291。
[17] 同上书,A385/ B2363
[18] 值得注意的是,布伦塔诺那里,作为意向行为,感知是判断,而不是表象。参见布伦塔诺《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劳特里奇出版社,1973,第20、24页。
[19] 同上书,A365-366页。
[20] 同上书,A390/ B1415-416。
[21] 同上书,A559/ B288。
[22] 同上书,A563以下/ B291以下。
[23] 同上书,A524/ B253。
[24] 同上书,A532/ B260
[25] 同上书,A532/ B260
[26] 同上书,A51/ B151。
[27] 同上书,A567/ B295
[28] 《逻辑研究》第二卷,A52/B152。
[29]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马蒂努斯•尼伊霍夫出版社,1976,第285页。
[30] 同上书,第287页。
[31] 《逻辑研究》第二卷,A375/ B1398。
[32] 同上书,A387/B1411。
[33] 同上书,A388。
[34] 同上书,A260/B1267,请对比A400/B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