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自由的哲学和哲学的自由——谈萨特和德勒兹的

2016-07-07 01:02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自由的哲学和哲学的自由——谈萨特和德勒兹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萨特和德勒兹都是伟大的法国当代家,虽然他们的哲学有很大的
萨特和德勒兹都是伟大的法国当代家,虽然他们的哲学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足以使一个归入哲学的行列,一个归入后现代哲学的行列,但是在我们看来,他们也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自由的哲学家。罗蒂在谈到萨特的时候,把他和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杜威、戴维森、福柯等人并列,称之为教化哲学家,即他们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用一种非真理、非绝对、非必然性的语言讲话,为的是开启一种新的话语形式,从而造就一种新的生活形式。德勒兹何尝不是如此。德勒兹那在常人耳朵里听起来近乎怪诞的话语——游牧思想、平滑空间、块茎存在、逃亡路线,以及生成动物、生成女人、生成儿童等等,无一不是出自对僵死的、神化的制度和思维形式的反动,通过这些新话语造就截然不同的认识与存在。他们推崇流动反对静止、推崇偶然反对必然、推崇差异反对同一,一句话,他们用自由的权威对抗权威的自由。从这个视点上看,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根本性的。如果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用必然性的哲学支撑起了传统的大厦,那么萨特、德勒兹等人就用自由的哲学摧毁这座大厦。《圣经》中的那句话可以反过来用,医伤的是他的手,击伤的也是他的手。



自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就把寻求必然性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当美诺谈到不同人的不同的美德时,苏格拉底说,我想得到的不是男人的美德、女人的美德,我想得到的是美德本身。这种美德本身并不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而转移,它是超验的和不变的。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给美德下过定义,但是他显然在寻找这样的定义,他到处在追问善本身、美本身、正义本身正是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四卷中肯定了苏格拉底的追求。在这里,他讨论了哲学为什么必须寻求必然性而不是其他。他针对赫拉克利特同一事物既是又不是的论断指出:1、人们相互间讨论的基本条件是必须设置某些名称,而名称必须有确定的含义,如果名称有无限的含义那就等于没有含义,这样也就不可能进行交谈了。例如,如果人既是人又是非人,那么人们就不可能谈论人了。2、坚持事物既是又不是的人或者主张在某些情况下事物既是又不是,或者主张在一切情况下事物既是又不是,如果是前一种,他们就说明不了例外的情况。如果是后一种,肯定和否定之间就没有区别了,一切都可以为真为假,这等于什么也没说。3、事物的确可以生成和毁灭,但是事物在生成之前和毁灭之后仍然有某种东西存在,有生灭的事物只是存在物的一部分而不是存在物的全体。4、相互对立的论述不可能同真同假,断定一切为真,也就是断定与自己断定相反的东西为真,这就使得自己的断定成为不真的了。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论述被认为是无法反驳的,所以,它成了以后两千年哲学的基本信念,以致寻求变中的不变即必然性,成了哲学的同义语,不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这样,基督教哲学也是这样;不但康德黑格尔哲学是这样,甚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在萨特看来,寻求必然性的哲学造成了两个世界的假象:一个是本质的、永恒的真,一个是现象的、永恒的假;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的命运托付于非人的东西,使人成了非人的东西的奴隶。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萨特哲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同这种哲学传统进行了彻底决裂。胡塞尔使萨特认识到世界没有自在的本质,本质无非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现象。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更加使萨特相信,世界(不是物质)依赖于人的存在,人是世界成为世界的东西。人的先行筹划造成了世界的意义,而此在的多样性,则是世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基础上,萨特对人和物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物是存在,但物是自在的存在,它只是是其所是。在萨特看来,物仅仅是存在而已,它既谈不上运动也谈不上静止,既谈不上时间也谈不上空间,既谈不上必然也谈不上偶然,既谈不上统一也谈不上多样,一句话,物是“实心的”。人也是存在,不过人是自为的存在,可以说,人是一种“空心”的存在。因为人的“计划”——从根本上说,人的欲望——是流动的,所以他永远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这种流动性特征显示出人的存在形式是自由。人的“空心”存在的特征也决定了人和物的基本关系,即人是赋予物以意义的东西。人通过自己的意向(虚无化的能力)使物发生分裂,使此一物和彼一物区分开来并按照人的意向重新组织起来,正是由于人的介入,物才有了所谓的运动和静止、必然和偶然、统一性和多样性等等。萨特说:“多样性正是通过人的实在来到世界上的,正是因为存在内部的准多样性使得数目在世界上显露出来。但是,自为的这些多样性的或准多样性的范畴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它与自己的存在之间的种种不同的关系。”(《存在与虚无》第194页)
上一篇:著作与世界观:一个德国人眼中的海德格尔之争 下一篇:试论西方哲学中的“常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