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赛伯空间及赛伯文化的现在与未来——虚拟实在

2016-07-10 01:11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赛伯空间及赛伯文化的现在与未来——虚拟实在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提要]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不同,这是一种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根
[提要]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不同,这是一种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根基具有颠覆作用的技术。虚拟实在与遗传工程是我们面对的主要的主体技术。主体技术首先不是用来制造工具的,而是用来制造人本身、改造人的本性、或重建人的整个经验世界的。这样,它首先涉及的就不是效用,而是人的生活的终极价值意义问题。遗传技术的伦理问题已引起较多的关注,但虚拟实在涉及的伦理问题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部分地是由于人们还没看清这种技术的实质和逻辑后果。本文以赛伯空间和赛伯文化概念为切入点来澄清虚拟实在技术的终极可能,从而展示出它为何从根本上就是一种主体技术。

  以往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客体技术,即通过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来改造客体的技术,并且,这种被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本身也是客体。一辆汽车、一把锤子虽然溶入了人的技术,但它们毕竟还是与制造者分立的物体。与客体技术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主体技术,这类新兴技术不是用来制造客体化的工具的,也不是用来改造自然客体的,而是用来改变人本身的。主体技术的诞生对人类文明的将是颠覆性的。如果主体技术成为我们的主导性技术,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会从根基上发生巨变,这种变化的深刻程度是有记载的人类中前所未有的。我们都听到过克隆人的传言吧,克隆人技术就是最纯粹的主体技术:它是用来造人的,而人作为工具所服务的目的,不是工具。如果把人的制造也首先看作是工具的制造,那么人类就大难临头了。遗传技术还可以用来改造人的本性,被改造过的人可以有与我们非常不同的欲望、需要和才能,如果我们把这种改变人性的技术首先理解成是为生产力服务的工具的话,我们也马上会由于迷失方向而掉进万丈深渊。因而,遗传工程一旦超出农业育种和医药学的范围,就越过了客体技术的界限而变成主体技术了。由于主体技术一开始就直逼人类生活的根基,我们不能用习惯的工具理性去理解它。相反,我们首先要用价值理性去系统地审视主体技术,在这里,伦理问题占据着绝对优先的地位。幸好,世界各国的学者已对遗传技术涉及的伦理问题有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讨论,在这篇短文里,我们暂且先将其撂在一边。我们这里要初步考查的是目前基本上被人忽略的另一种具有同样颠覆性的主体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由于许多人对虚拟实在技术比较陌生,另一些人则滥用虚拟实在概念,我们还是借用赛伯空间和赛伯文化这两个概念来切入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作为隐喻的赛伯空间(Cyberspace):基于文本的冲浪

  “赛伯空间(Cyberspace)”一词目前主要在隐喻意义上使用,并且主要与互联网相关。当我们在电脑前坐定,打开它,接下来的事情往往如同魔幻一般。如果连接正确,我们可以借助鼠标与键盘起动开辟一个超文本环境。那感觉就好像在显示屏背后有一个潜在的巨大的信息存储库,而这信息似乎总是在不断再造的过程之中涌现。这个储藏库好像在某个确定的地方,就在那里。我们当然知晓,产生信息的人和信息所在的地方,不是在屏幕之后或是硬盘当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电脑当作一种入口,通过这个入口与另外一个地方做着相似事情的另外一些人接触。这样,我们就在概念上倾向于想象在此处与彼处之间存在着非物理的“空间”,并相信借助机技术,我们可以进入这一“空间”。空间是把我们与他人隔开又联系起来的场所。我们以邮件的方式给别人发信息、在聊天室与别人聊天;在网上与人下棋,尽管看不见对手,他(她)却像是就在面前;参加一些在线电信会议,我们却能体验到其他与会者的某种显现。但是,我们在哪儿?与我们交流的人又在哪儿?因为我们可以与他人以某种方式沟通,但毕竟又是从身到心都相互分离的,我们倾向于把这种电子关联的潜在能力赋予空间性(spatiality),通常称此为“赛伯空间”。在我们从事互联网电子事务时,它同时使我们相连又将我们分隔,而且这一“空间”随着电脑屏幕的开关而启闭。从这样理解的“赛伯空间”中,我们得到的大都是基于文本加上一些视觉辅助效果的信息。
上一篇:关于军事思维研究的思考 下一篇:“我思”:从笛卡儿到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