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9)

2017-09-05 01:25
导读:1978年开始的改革之所以先从开始,是国家选择重新结盟,寻找改革成本最小化的结果。传统体制下存在成员的等级制,城市居民是既得利益集团,其中包


1978年开始的改革之所以先从开始,是国家选择重新结盟,寻找改革成本最小化的结果。传统体制下存在成员的等级制,城市居民是既得利益集团,其中包括国有工人和国家官员、干部。1978年改革先从农村入手,是因为甩包袱的成本最小(因为农民本来从计划体制中获得的利益就不多)。同时,国家向地方政府放权,以获得地方政府官员的支持,这是寻求义理性增加的最大化的结果。农村改革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既减轻了国家负责就业的潜在负担,又创造了积极的新增长源泉。地方政府和乡镇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进一步促进了新兴部门的繁荣,推动了向市场过渡。

由于计划体制国家和公民之间的“社会契约”,国家有义务保证公民的就业权利(至少是国有企业工人的就业权利),因此充分就业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义理性最大化追求的第一个目标。这个充分就业目标是靠用行政命令,压低并限制工资水平来实现的。但做为对此的补偿,国家会给予工人较高的福利待遇。同时,由于计划体制国家在建国时基本上都是落后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它们不惜选择重优先的战略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追求较高的增长率。为此,微观经营单位必须严格置于国家控制之下,生产的目标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社会主义国家追求这两种目标的必然结果就是计划体制的确立。就其运作方式来看,计划体制的实质是财政主导型的。

亨廷顿意味深长地写到,“改革者必须具备比革命者更高超的技巧”,一个改革家“比起革命者来,他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变革的路径、手段和时机上”。参见亨廷顿(1968)。不过,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国家在改革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至少是在改革初期的决策,更多情况下并非深谋远虑,而是权宜之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国建国之后曾有过三次重大经济政策调整,分别发生在60年代初、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每一次重大的改革,均是在出现财政危机之后发生的。60年代初国民经济极度困难,但当时并未发生改革。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次国民经济困难属于灾害和经验不足带来的政策失误,社会主义国家的义理性基本保持不变。政策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暂时性的。不过这次暂时性的政策调整对之后的1978年改革有很大。在1978年,积极改革的省区绝大多数都曾在60年代受灾严重。1978年改革的最初措施大多也都是沿用60年代的经验。(凯恩,1988;) 十年“文革”给中国带来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危机。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国家领导集团面临继承危机和领导能力危机。华的“洋跃进”带来建国之后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导致了华路线的失败。吸取华的教训,邓的改革主要以退出和放权为主。

在经历了最初的经济跃进之后,传统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1)经济增长过份依赖于国家直接投资的不断注入,而且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最终必然会遇到要素报酬边际递减的困境:为了维持原有的增长率,所需追加注入的资金量将成倍上涨。(2)传统体制造成的产业结构扭曲、缺乏竞争和劳动激励不足,抑制了经济增长速度,引起国家收的基础相对萎缩。(3)错误地执行人口政策使人口增长过猛,人口压力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



奥尔森,1982,《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1993年中译本。
贝尔,1978,《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本。
贝特兰,1971,《纳粹德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中译本。
陈云,《陈云文选》。
樊纲,1996,《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亨廷顿,1968,《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本。
黄仁宇,1990,《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联经出版社。
金德尔伯格,1985,《西欧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中译本。
凯恩,1988,《中国的大饥荒》,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中译本.
保罗·肯尼迪,1988 ,《大国的兴衰》,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
上一篇:完善总分支机构增值税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