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范化管理研究(5)
2017-09-08 03:11
导读:五、加强预算内外收支统管是提高财政调控能力、规 范分配秩序的一项根本措施 (-)预算外资金正负效应 预算外资金是在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
五、加强预算内外收支统管是提高财政调控能力、规范分配秩序的一项根本措施 (-)预算外资金正负效应 预算外资金是在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经济体制的改革,预算外资金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其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1.众多的“部门财政”肢解了财政分配职能,造成分配秩序混乱和政府分配行为的不规范。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分散在各相关的职能部门,由各部门自行管理。各部门都以政府的名义向企业、单位和个人征收各种收入,等于说一级政府有若干个“财政部门”,这些部门都代表政府履行分配职能,使政府分配的主体多元化,形成一个个分配上的独立王国。非财政部门参与分配,肢解了政府的分配职能,造成了有权就可以参与分配的混乱状况。 2,分散政府财力,加剧了地方财政困难,削弱了各级政府的调控能力。许多部门和单位掌握着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相当部分预算外资金在财政体制外循环,挤占了国家预算资金,造成了预算内资金紧张和预算外资金无序分配并存的混乱局面。同时,它严重影响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实施。在消费领域,由于预算外财力管理分散,不少资金被用于消费,致使社会集团消费和个人消费不受控制的扩张,在投资领域,地方的预算外资金客观上成为地方自筹基本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相当严重,造成产业结构失调,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3.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在财政体外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长期以来,预算外资金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自由支配的一种机动财力而存在,形成了部门既得利益,其支配不受国家预算的“控制”,相当部分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成为“预算外的预算外”,资金使用上随意而无序,隐瞒收入,坐收坐支,滥发奖金和实物,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加强预算内外收支统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分配秩序、强化财政职能的一项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