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关税)对我县的经济影响分析论(11)
2014-06-19 01:27
导读:推行缺水田、尾水田种玉米,缓解口粮饲料粮供需矛盾。我县目前水田有效灌溉面积25.2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仅20.75万亩,每年至少6-7万亩稻田因缺水而低
推行缺水田、尾水田种玉米,缓解口粮饲料粮供需矛盾。我县目前水田有效灌溉面积25.2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仅20.75万亩,每年至少6-7万亩稻田因缺水而低产。而利用这些田种玉米、黄豆等旱地作物则可弥补这部分产量。近年在部分乡镇试种旱田春、秋两造玉米,均获得理想产量,早玉米平均亩产346.5公斤;高的单产达568.7公斤;秋玉米平均亩产447.7公斤,高的单产达696.2公斤。推行缺水田、尾水田种玉米不仅能提高这些水田的产出率、商品率和经济率,而且能自给饲料粮,利用自产粮食过腹转化发展养殖业。另外还应适当扩种黄豆,马铃薯,优质红薯等杂粮面积,以满足日后加工及市场需要。
??????3、大力开发绿色食品,适应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随着粮食相
对过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讲究如何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追求的是无公害、有益健康的绿色食品。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围绕如何适应人们的需求做好绿色食品这篇文章。同时按照市场需要适当扩大一些当地传统杂粮的生产规模如高梁、乔麦、粟子等仍占有人们需求的一部分。
4、抓好粮食物转化工程建设,是解决农民粮食的卖粮难,提高粮食商品率的重要一环。主要从两方面实现转化:一是把粮食过腹转化为畜禽产品,延长粮食产业链条,这既是解决粮食相对剩余,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又是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必然选择,首先加强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畜禽防病治病,优化品种和销路问题。走千家万户普养与大场、大户相结合的路子,这一转化工程是必定能兴旺发达的。二是搞好粮食的精深加工,这是实施农区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的客观选择。饲料加工是较有前景的企业,全县目前仅有一家较有规模的饲料加工厂,且品种单一,远远满足不了本县市场需要。可以考虑扩大生产厂家和规模,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产量,力求占领国内外市场。优质稻米的加工,可以把优质稻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只要注意包装,保证质量,逐步形成规模,是不难打出品牌、占领市场的。另外还可考虑形成对红薯、马铃薯、黄豆等杂粮系列产品的
深层次加工的规模及绿色食品的加工规模,也是可以探索出灵川粮食转
向市场的新路子的。
二、加强畜禽防疫免疫工作、充分发挥畜牧业的比较优势,争取我县畜牧业早日走出困境。
当前我县和全国一样,主要畜产品消费疲软,价格低迷,仍未摆脱需求不旺、效益不好,牲猪亏损的局面,但从总体看,我国畜牧业已经步入肉类生产,主要出口香港、澳门、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比国际市场低50%至80%。在国外有较大的比较优势。由于我国至今仍未加入国际动物防疫组织,因此加入WTO后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是畜牧检疫等非关税壁垒。
我县畜牧业生产要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必须首先要抓好全县畜禽疫病的防检工作,建立严格防疫检疫制度,进一步提高防疫密度和效果,严把检疫关,确保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灵川畜牧业向国际市场迈进稳健的一步。
第二,要结合我县实际,挖掘潜力,发展牲猪养殖业。牲猪饲养既是我县养殖业强项,也是转化粮食产品的重要一环。要注重改良品种,实行全县牲猪统一供精制度,促进牲猪生产向瘦肉型发展。
第三,采取措施,加大草食动物发展力度,推广珍珠草、甜玉米、
高油玉米、黑麦杆等优质牧草种植,发展草食动物。普及推广秸杆氨化养牛技术。在发展家养草食动物的同时应考虑利用山区天然牧场大力发展牛、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如利用大部分乡镇的石山条件养羊,开发兰田江洲坪近6000亩天然养殖场养牛、养羊。这是既省工省投资又利于防疫防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好项目,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尽量开发利用。
关于水果及其它经济作物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