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关税)对我县的经济影响分析论(12)
2014-06-19 01:27
导读: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1998年全国果品总产量已达545亿公斤,居世界首位。主要产品有苹果、柑桔、香蕉、梨等,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水果已由卖方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1998年全国果品总产量已达545亿公斤,居世界首位。主要产品有苹果、柑桔、香蕉、梨等,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水果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地区性的过剩。主要原因:一是流通不畅。由于整个农业市场环境以及流通秩序等方面的因素,加之农户经营规模小,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住处闭塞,又没有与之经济利益密切联系的经销产业,缺少自身的产销合作组织,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始终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不平等地位,在产品销售上没有主动权,许多倒合理的利益被流通环节盘剥。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制约了农民投入能力。
二是质量不高。水果十多年的发展主要是注重数量的扩张,不注重质量。目前我国水果的优质率只有30%左右。树种比例中苹果、柑桔和梨约占水果总量的66%。以上,而且早、中、晚熟的品种搭配不当,成熟期过于集中,其它名特优稀的小水果规模过小。加工品种短缺柑桔中橙类比重只有20%左右,适合加工果汁的品种更少,而不耐贮运的宽皮柑桔却占70%以上。苹果适合加工的品种逐年减少,葡萄适合加工葡萄酒的专用品种不足20%。
三是加工薄弱。我国水果贮藏能力严重不足,仅占水果总产量的15%左右,果品加工能力不足总量的10%,而且品种不配套,缺乏成规模的加工基地;仅有1%左右的果品经过清洗、打腊、分级包装后投放市场。以上三个原因,加上国内购买力跟不上,因而造成了产品大量积压,腐烂损耗巨大,严重影响了果农的利益和积极性。
尽管如此,我国果品产业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一是有市场潜力,发达国家的果汁消费量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长,鲜果消费也迅速增加,更多地依赖进口。我国目前人均年消费鲜果43.3公斤,人均消费果汁为0.1升,而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鲜果80公斤,人均消费果汁40升以上,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果汁也达10升左右。1998年我国果品出口量仅7亿多公斤,果汁出口刚刚起步,各类果加工品出品总是也仅占果品总产量的2.2%左右,由此可见,无论从目前我国的鲜果和果汁的人均消费量,还是鲜果和果汁的出口量,都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是具有增产潜力.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5%的苹果幼龄果园和45%的柑桔幼龄果园尚未提产,有25%左右的低产,劣质果园需要改造,大面积荒山荒滩仍在开发,果口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我国果品平均亩产目前尚不足先进国产亩产平均水平的一半.通过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我国果品增产潜力巨大,产量还将会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到2000年果品总产量将达6200万吨,有望达到8000万吨。到2010年果品产量半达9300万吨。
三是具有加工潜力。我国目前果品加工总量尚不足10%,与发达国家的35%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已先后引进浓缩计生产线60多条,半成品无菌大包装灌装线80条,产品无菌灌装线138条,这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加工设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果汁加工能力为我国果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苹果为原料的发酵酒、蒸馏酒我国尚未起步,如果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将苹果发酵酒产业化,将为北方苹果产区找到又一新的果品加工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发挥我国果品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选择国内外市场最畅销的产品为重破口,采用集约化生产战略,加强政府引导,使果品加工业形成我国一大产业是现实可行的。
第四是具有鲜销潜力。目前鲜食果品仍占重要位置,即使在发达国家,鲜食比例也占果品总量的60%以上。只要我们注重解决鲜食优良品种选育,提高优质果率以及采后商品化保鲜贮运等关键问题,鲜销果品是一定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第五是具有科技潜力。自“六五”以来,国家连续两个五年计划组织全国有关科研力量开展果品领域科技攻关,取消了一大批成果,锻炼了一支跨系统、跨新的科技队伍,为我国果品科技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