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1)论(2)
2015-02-18 01:25
导读: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中国与不发达国家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国配合苏联发动经济攻势以及西方国家(包括不发达国家)未能坚持对华经济封锁,
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中国与不发达国家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国配合苏联发动经济攻势以及西方国家(包括不发达国家)未能坚持对华经济封锁,而中国的一五计划加强了中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只起到了次要作用。就中国发动经济攻势而言,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中国为了配合苏联达到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渗透目的,采取了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派出各种贸易使团、与各国政府签订官方贸易合同、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援助等措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与不发达国家贸易的发展。[7]就西方国家未能坚持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对中国进行的经济封锁而言,1956年1月5日由中情局牵头、美国政府各主要情报机构参与写作的《到1960年中国共产党的能力与可能的行动方针》NIE13-56文件估计,如果资本主义各国象美国一样恪守对华贸易禁运,那么中国将失去其1956年出口份额中的20%。[8]
中国此时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也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特别注意。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始于1956年6月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了2200万美元赠款,用来帮助柬埔寨援建4个工厂,这笔援助也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对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一笔经济援助。[9]到1958年底,中国的经济援助已经扩展到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印尼、也门、埃及等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贷款与赠款)总数达到1.19亿美元(见表一)。[10]
表一。1956年到1958年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经济援助[11]
相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规模上不大。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到1958年初,中国对远东地区的经济援助只占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区援助的15%。[12]但是美国情报部门还是相当敏锐的注意到中国对外经济援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中国是最早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无偿赠款援助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无偿赠款援助在中国对外经济援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见表一)。美国情报机构发现,苏联与东欧国家虽然已经实现工业化、并有相对较大的剩余资本与黄金储备,但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的主要形式是以必须偿还本息为形式的贷款(长期低息)。而经济落后、工业化才刚刚开始、自身也十分需要资本投资的中国此时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却主要是无偿赠款,中国的这一特点令美国情报机构感到十分惊奇。[13]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美国情报部门在资料搜集方面的工作是比较全面的,但在分析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却有偏颇之处。例如,这一时期中国此时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贸易之所以有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禁运政策被突破后中国与这一地区长久以来就已存在的大规模贸易的恢复与回升。但是美国情报部门对这一点视而不见,坚持从僵硬的冷战对峙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的这一贸易乃是中国参与“经济攻势”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样,虽然美国情报机构发现中国在经济尚不宽裕的情况下毅然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无偿赠款援助,但是仍然将中国的相关经济活动视为是对不发达国家的
政治经济渗透,强调的是中苏在对外经济政策领域的一致性。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当时美国在认识中国对外关系时所具有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冷战意识,一是从中苏同盟的大角度来对待中国,而未能充分重视中国的独立性。美国政府情报机构这种认识十分僵硬,只是随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后,美国情报机构的看法才开始进行缓慢的调整。
二
1959年到1962年期间,美国情报机构发现由于中国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中国国内因素而言,主要是大跃进失败所造成的经济困难制约了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发展。就国外因素来说,此时中国与印度、印尼关系的恶化影响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但是从50年代末开始,随着非洲反殖民运动的兴起与大批新兴国家的出现,中国与非洲各国经济联系日渐加强。不过,美国政府情报机构虽然积极搜集追踪中国这一对外经济活动的变化,但其立场与看法的变化却较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