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1)论(3)
2015-02-18 01:25
导读:美国情报机构发现,中国国内自1959年开始出现的经济困难对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影响。经济情报委员会在1959年8月28日的一份情报指
美国情报机构发现,中国国内自1959年开始出现的经济困难对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影响。经济情报委员会在1959年8月28日的一份情报指出,中国因国内出现供给困难,与东南亚这个最重要地区的贸易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中国国内经济困难还导致中国未能继续在1959年购买巴西与古巴的蔗糖,从而导致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在1959年出现萎缩。[14]中国虽然在扩大对非洲新独立各国的贸易方面十分积极,例如中国在1959年加大了从摩洛哥和南非联邦的进口,并在1960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国际贸易博览会上布置了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展台并引起了广泛注意,并参加了突尼斯在1960年举行的国际贸易博览会,但是受制于非洲经济资源有限以及当时中国的经济困难,中非贸易并未出现太大的增长。[15]1960年到1963年期间,美国政府情报评估文件在贸易方面关注的重点已经转向此时迅速发展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这说明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在这一阶段缺乏重大进展。
在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方面,情况较为复杂。美国情报部门认为,经济困难也对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主要是集中在1962年。1962年中国新援助承诺数额与旧援助协议的提款额比之前8年的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大约40%与10%,分别只有1700万美元和1300万美元。[16]但到1963年,中国对不发达国家新经济援助就恢复到约9000万美元的水平。[17]
相对而言,美国情报机构认为对中国这一经济援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际一系列重大事件。1960年中印度边界冲突与印尼政府的排华运动,不仅导致了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交往萎缩,更致使印尼取消了中国1959年提供的3千万美元发展贷款。[18]但中国对非洲一系列新独立国家的经济援助却在此时取得了长足进步。1959年中国两次向几内亚赠送大米,并在几内亚的阿加迪尔地区发生地震后,提供了紧急财政援助。1960年中国又在几内亚脱离法郎区之后提供了1万吨大米作为援助以缓解当地出现的严重粮食短缺。1960年中国还在稻米种植与农业管理方面向几内亚派出专家提供技术援助,并向摩洛哥提供茶叶种植技术援助。[19]中国在1960年第三季度与几内亚签订了2500万美元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协议。[20]1961年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达到了一个高峰,仅上半年就向非洲国家提供了超过92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为到那时为止半年援助数额的最高历史记录。[21]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在分析此时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时,美国情报机构依然坚持了之前将中苏视为一体的僵硬看法。正是遵循着这种思路,美国未能充分注意到此时中苏在对外经济政策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分歧。例如,美国情报部门发现在中国与印度、印尼交恶的情况下,苏联非但没有支持中国,反而努力将自己与中国区别开来,与印度和印尼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为印度的三五计划提供了两笔价值高达4亿美元的贷款,在印尼取消了中国援助之后向印尼提供了一笔2.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但是美国情报机构并不认为这是中苏同盟出现分裂的征兆,反而认为这是苏联采取灵活手段、维持社会主义集团在这两个国家影响力的表现。[22]美国情报机构也认识到中苏两国在如何如何引导第三世界发展方面存在着竞争,但认为由于中苏两国各有所长,中苏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是互补与良性的,对于社会主义集团整个“经济攻势”起到了促进作用。[23]
三
到1963年,中苏分裂的趋势已经变得十分明显与不可挽回,同时,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对象国迅速转向了非社会主义国家,并与苏联在对不发达国家援助这一领域展开了积极竞争。美国政府的情报机构对这些变化多多少少都有些意外,并开始全面调整其相关情报评估的立场与态度。从此时开始,美国情报机构不再从社会主义阵营的整体角度来分析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相反,中国自身的因素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强调。因此,随后对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情报评估就纳入了国务院与中情局负责的对中国整体经济局势的情报评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