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1)论(4)

2015-02-18 01:25
导读:此时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并不是美国政府情报机构关注的重点,这主要是因为虽然中国对外贸易在此期间有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但中国与不发达国家


此时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并不是美国政府情报机构关注的重点,这主要是因为虽然中国对外贸易在此期间有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但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不仅比重较小,而且并不稳定。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在1964年出现了较大增长之后,[24]在1965年出现急剧下跌,之后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5]

此时美国情报机构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美国情报机构发现,从1963年开始,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有了大幅度的回升与增长,但是起伏很大。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金额从1962年的1.7千万美元急剧跃至1963、1964年的9千万与3.38亿美元之后,[26]又回落到1965年、1966年每年大约1.2亿美元的水平,[27]随后1967年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又达到了3.5亿。[28]随着中国决定援助建设金额估计为3亿美元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项目,1968年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29]

1963年之后中国经济援助的重点地区也发生了变化。1963年之前,中国经济援助中的超过75%给了亚洲国家。而此后中国经济援助的主要对象转向了非洲和中东国家。[30]1964年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经济援助的3.38亿美元,其中1.95亿美元是给了非洲国家,占到了约66%。[31]美国政府的情报部门估计,加上坦赞铁路项目,到1968年为止中国对黑非洲的经济援助金额高达6.65亿美元,占了中国对所有非共产党国家经济援助的将近一半。[32]同时,中国对非洲的技术援助也不断增加。1965年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中国已经向非洲国家派出了超过1500名技术工人与劳工,主要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与建立小规模的食品加工与消费品生产工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援助项目为在马里的蔗糖、稻米与茶叶种植援助计划,加纳的水稻种植种植援助计划等。[33]而到1967年,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技术援助人员与顾问已经达到了3千人。[34]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虽然中国此时对亚洲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在规模上要逊于对非洲的援助,但依然十分活跃。美国情报部门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亚洲国家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尼泊尔与缅甸三国。中国一直积极向巴基斯坦提出各种经济援助的建议;帮助尼泊尔建设了高速公路、造纸厂和水泥厂,[35]并在1966年向尼泊尔提供了2千万美元的赠款;[36]同时中国还向缅甸提供了4300万美元的贷款。[37]

美国情报机构发现,196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文化大革命发生使得中国更加关注自己的内政问题,而许多外交人员被召回参加文化大革命导致了中国减弱了相关方面的工作。同时,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变动——如布隆迪(1965)、加纳(1966)等国的政变——也不仅使得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降温,也影响到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但是中国与坦桑尼亚、马里、几内亚、刚果(布拉扎维)等国关系稳定,彼此的经济联系仍然不断加强。[38]

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中国之所以从1964年开始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这与中苏分裂以及随着而来两国在对外经济政策领域的竞争有关。为了回击苏联指责中国只在口头上支持不发达国家而缺乏行动,中国通过加大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而从实际行上证明自己是新兴独立国家的真正朋友。同时,中国经济援助的重点之所以会转向非洲与中东,主要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决定要与苏联在这些地区的扩张进行竞争。例如,中国之所以向肯尼亚、也门、坦桑尼亚大力提供经济援助,主要是因为苏联向这些国家提供了援助。[39]

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规模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与优势。首先,中国援助的各种项目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运行情况良好,为受援国了实在的净收益,这令受援国十分满意。例如,中国援助非洲国家的工业项目几乎全部都是劳动密集型,因此雇用了当地大量难以找到工作的非熟练工人,不仅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而且还减轻了当地就业压力。而中国援助的农业项目则强调生产人民生活所必须的粮食作物,特别是大米和糖,这既有效的改变了非洲国家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单一出口型农业经济,还大大减小了非洲国家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同时,中国在援助建设各种项目时会派出中国自己大量的技术人员,因此避免了受援国承受技术人员短缺的压力,并保证了援助项目的顺利进行。第二,中国经济援助的条件要优于西方国家与苏联的援助。中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贷款通常是无息并有10年的宽限期,并允许不发达国家再将支付时间延长10年。中国的贷款允许不发达国家用自己本国产品进行偿付,而不像西方国家援助规定的必须用硬通货币偿付。与西方与苏联通常的程序相反,中国通常资助他们援助项目的地方开支的一大部分。这些慷慨的条件对非洲国家有限的财政资源压力很小。[40]第三,中国进行技术援助时动作迅速。马里的发展部长就提到,要获得技术人员,从美国则要“一年或者根本就不可能”,从苏联则需要“六个月到一年”,而从共产党中国只需要“四十五天”。[41]第四,中国派出的技术援助人员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与当地人民保持同样的生活水平并能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而且在工程完成后立刻回国,相对于西方国家与苏联技术援助人员对当地生活条件的高要求,中国援助人员的这种作风赢得了非洲群众的热烈欢迎与好评。[42]
上一篇:浅谈中美轮胎特保案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