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夺性定价和WTO倾销价的比较(1)
2015-02-19 01:0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掠夺性定价和WTO倾销价的比较(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 本文对掠夺性定价和WTO中规定的倾销价进行了对比,解释
[摘要] 本文对掠夺性定价和WTO中规定的倾销价进行了对比,解释了目前WTO中所规定的倾销价格并非仅指掠夺性定价。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上受到的反倾销诉讼非常多,而实际上却并不是掠夺性定价。并由此对我国出口企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掠夺性定价WTO反倾销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正迅速增长。而与之相关的矛盾却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出于种种目的对我国采取所谓的反倾销报复愈演愈烈。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每年我国因反倾销被起诉案件数目均占国际同类涉案总数的14%~19%,持续十年高居不下。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国际反倾销立案数和涉案金额均有所下降,但我国仍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共遭遇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13亿美元。
学者们通常认为,WTO所规定的倾销价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价格歧视,即在出口国市场的价格低于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另一层含义是掠夺性定价。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预期在长期获得高额利润的行为。也就是说,厂商通过承担短期损失来换取长期获益。反倾销法和各国的竞争法均规制掠夺性定价,虽然WTO的倾销价格和掠夺性定价都具有掠夺性,都是通过低价格占领市场,但倾销价格和掠夺性定价从实质上来说是不同的。
二、WTO规定的倾销价和掠夺性定价定义
倾销的概念是“如果一个产品经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旨在用于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商业,此产品被视为倾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4)第6条中规定了倾销的定义。该定义由三个标准构成,满足其一即可被裁定为倾销。它们是价格标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内;损害标准:该产品对进口国相同或相似产品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地阻碍某一相似产品工业的建立;相互关系标准:倾销与损害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反倾销是WTO允许的世界各国或地区均可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抑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口国为了抵制或阻止倾销,可以对倾销产品征收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
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除对手定价,是指在市场中具支配地位的企业为将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意欲进入该市场的潜在对手,它会降低价格至其成本以下,待对手退出市场后再提价,在我国也称“低于成本价销售”或“低价倾销”。掠夺性定价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价格低于成本,这是基本特征,企业在实行低价倾销的时候是在亏损;二是目的是驱逐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增强市场垄断力量;三是驱逐对手后提高价格,从而谋取长期的超额利润。掠夺性定价中的成本,是平均可变成本。只有当一个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把价格定在自己的平均可变成本之下,并且有明显的排挤竞争对手的动机,而且实施了不合理的低价销售,对相关市场竞争造成损害时,才能断定其实施了掠夺性定价。
三、掠夺性定价与WTO倾销价的区别
我国企业在考虑出口产品的定价是否是倾销价的时候,一般注意的是反倾销协议的第一条,就是价格是否低于价值。由于我国劳动力的价格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要低很多,我国企业在考虑这个问题时经常是按我国实际的劳动力成本定价的。因此,我国企业会认为其出口产品的定价并非掠夺性定价,并且在国外的价格也高于在国内的价格,但这样仍然屡遭反倾销诉讼,其实,掠夺性定价与WTO倾销价有很大的不同。
1.界定标准不同,掠夺性定价采用成本界定,而WTO倾销价采用的是价格界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中采用“平均成本”和“行业平均成本”这两个标准。在个别成本无法确认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该商品行业平均成本价格及其下浮幅度认定。但事实上,认定一个企业是否存在低价倾销行为时,应该只从这个企业的个别成本出发,而不是以行业的平均成本作为依据。如果都强迫采用行业平均成本,那么将会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落后,打击先进,不利于鼓励企业的技术进步。而且,企业的产品定价,是企业根据市场和竞争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反映。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一个基本参数,在市场上,价格的竞争是一种最基本的竞争。如果都考虑行业平均成本,那么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价格的竞争,从而影响到市场的正常发展。只有当企业能够自由定价,企业才能按照市场的情况,以价格的方式对市场做出反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行业平均成本这条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存在操作上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