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所有制结构的比较研究(上)(3)
2015-12-21 01:03
导读:3.目前国有产业只占整个产业产值的1/4左右。而非国有产业已进进几乎所有产业领域,继续维持国有经济在所有行业的存在似无必要,由于那样既不利于
3.目前国有产业只占整个产业产值的1/4左右。而非国有产业已进进几乎所有产业领域,继续维持国有经济在所有行业的存在似无必要,由于那样既不利于发挥国有产业的比较上风,也不利于竞争局面够充分展开。因此对国有产业和非国有产业进行社会分工的条件已经成熟。这就要对国有经济所分布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使国有经济有秩序地退出一些非国有经济有能力、愿意或可以进进的领域,保存和加强非国有经济无力、不愿意或暂不答应进进的领域,如国民经济的命根子部分、基础产业部分和高精尖技术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演进的纵向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遵循了一种市场化的、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经过改革,河南省与全国一样,出现了经济增长集约化、经济主体多样化、投资渠道多元化、政府调控间接化和市场形态买方化的趋势和局面。这种趋势和局面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现象。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演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与条件下进行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对河南省所有制结构的演进与变化进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是十分有益的。
(一)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总产值的构成变化及分析
河南省1978-1997年产业总产值的构成变化见表6。
从产业总产值增长情况看,从1978~1997年全省产业总产值增加34倍,其中,国有产业产值增加13倍,一集体产业产值增加45倍,城乡个体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产值增加,从有统计数据的1980年算起。到1997年,增加了35467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类型经济的比值,1978年为74:2.6:0,1997年为2.63:3.46:3.78;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比值,1978年为7.4:2.6,1998年为2.8:7.2。由此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从1978~1997年的20年里,河南省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经济的比重由74%下降到27.6%,由尽对上风地位变为处于非主体地位。(2)在这20年里,河南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一目前在各种经济成分中,集体经济的比重已超过国有经济,1997年它在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34.6%,比国有经济高7个百分点。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在公有制经济中,集体经济将会上升到主角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由原来的微不足道,在整个产业总产值中无比例可言,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参天大树。不仅尽对值达2000多亿元,而且其在整个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达到37.8%,分别超过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假如把***同道南方谈话前的1991年与1997年作一比较,我们发现这6年河南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是最迅速的。从1991一1997年,河南产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成分各自所占的比重:1991年5.32:3.38:1.30;1992年为4.87:3.63:1.50;1993年为4.23:3.94:2.22;1994年为3.45:4.17:2.38;1995年为3.18:4.03:2.79;1996年为2.96:3.63:3.41;1997年为2.76:3.46::3.78。在这6年间,国有经济的比重由53.2%下降到29.6%,降幅为23.6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由33.8%上升到34.6%,升幅为0.8个百分点,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其他经济成分由13%猛增到37.8%,增幅达224.8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份额。
我们把1995年全国产业普查的情况与1997年做一比较,发现1997年河南省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是极为深刻的,具有重大的意义。在1995年,河南省的集体经济比重高于国有和非公有经济,在全国属于集体经济为主的省份;而到了1997年,非公有经济第一次超出了集体经济,在整个产业总产值中居第一位,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按照1995年产业普查的划分,河南省也成了其他经济成分(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省份。非公有经济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居全国第一,既不沿海、也不沿边,传统计划经济痕迹明显的内陆省份居于相对上风的地位,它对河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将是一个应认真关注和研究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