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重庆体制创新的几个题目

2016-02-24 01:2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关于重庆体制创新的几个题目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于重庆体制创新的几
关于重庆体制创新的几个题目

2001-05-23

重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试点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庆被列为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率先拉开了大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序幕。这以后,国家及有关部分的多项改革试点选点重庆。重庆亦不负厚看,在90年代中期以前,改革开放的总体步伐走在全国前列,并在一些单项上创造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经验。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由于观念落后、本钱负担重、政策效应递减、综合配套不够等诸多原因,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重庆体制改革的势头悄然减弱,其整体水平在全国已经落伍,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比东部先进地区低15%左右。按照国际通行的对市场化程度的判定,假如全国目前已进进“准市场经济”阶段(市场化程度60%至70%),那么,重庆尚处在“转轨中经济”阶段(市场化程度40%至50%)。

一、重庆体制创新面临的矛盾和题目

1.前一段时期的基础性改革未能触动传统体制的核心。和全国一样,重庆过往20年的改革,是以着力塑造市场经济主体和形成市场机制为重点的基础性改革,固然推动了微观基础的实质性变化,但是,由于改革主要是在旧体制的胚胎里培育新体制的因素,并没有解决旧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使得新旧体制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和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农村改革仍然停留在20年前的土地承包阶段,实质性的要素市场化进程十分缓慢,假如没有诸如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城乡二元经济治理体制的根本改革,农村经济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转变。国有企业处于传统体制的核心部分,前几轮改革由于未能触动产权和所有制结构,因而,都只是在旧体制的边沿培育和发展了市场经济新体制,旧体制的内核并没有被打破。“七个一批”措施,多数是阶段性的治标之策,假如不能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走出意识形态的误区,下大决心打破所有制结构这块“坚冰”,国有企业的困境将会周期性地出现,新体制尽难建立。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历史形成的政企(事)不分还是最大的“痼症”。突出的表现是,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仍然占有相当比重,并且通过行政性垄断阻隔、制约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充分发挥基础作用。比如,近几年来,与很多产业品价格下降相反,服务品价格不断上涨,幅度在10%至15%,其根源在于服务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垄断局面还未根本改变。又比如,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几乎全由政府包揽,民间资本很难甚至无法进进,原因是政府把握着市场准进大权,未能提供同等的竞争条件。再比如,很多改制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始终无法建立,尽不是企业自身不愿建立,根由在于政府仍然是企业最大的投资人(改制时国有资产虽部分退出,但仍处于尽对或相对控股地位),控制着国有资产,因之伸向企业的“手”没有斩断,企业难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就在情理之中了。资源配置行政化,阻碍了政府职能的转换。原因在于,行政配置资源,必然不断造就出日益扩大的治理需求,从而膨胀性地滋生出繁杂的政府职能,于是,由于“功能性职权”的存在,企图用种种行政性的办法转变或限制政府机构的职能,肯定收效甚微。目前,政府治理经济社会仍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治理微观经济主体,这不仅制约着微观经济基础改革的深化,而且制约着依法治市、建想法制经济的推进。

3.现行的行政治理体制缺乏活力和创造性。纵向看,直辖后,重庆的治理层次提升,市级部分应逐步减少、下放微观层面的行政行为,着力于宏观、中观的决策和政策指导。而实际情况是,受传统治理惯性的作用,市政府及市级部分仍陷于具体行政事务,管得过宽、过细、过多,支解了区县的职能,捆住了基层的手脚。年年都在喊向下放权,但总不见有实质性的举措。重庆市委、市政府1997年制发了一个1号文件,涉及39项应下放给区县的权力,据调查,落实的只有13项,占33.3%,部分落实的21项,占53.8%,完全未落实的3项,占7.7%。经过近三年的反复,一些已下放的权力不但未稳定巩固,反而放而复收,影响区县的积极性、创造性。行政行为错位,根本原因是目前的行政治理沿袭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僵化的体制模式,未能科学划分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的基本职能以及为履行相应职能必备的权力边界,造成行政职能层次不清,交叉含混。理顺行政治理关系,关键是寻找市和区县权责利相同一的平衡点。现行的行政治理体制没有实现这样的平衡。横向看,“部分主义”屡禁不尽,甚至愈演愈烈,一些部分、行业各自为阵,自成体系,协调配合不力;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相互制肘扯皮,影响行政秩序。据了解,单建委系统就有执法队伍10多支,但城市的规划、建设、治理仍题目不少,磨擦不断。
上一篇: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支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