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

2017-09-27 01:5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论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全球化是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
摘要:全球化是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跨国界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进程对于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作用或意义。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实质、影响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各种因素共同发展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资本和市场天生具有的不断扩张、膨胀的本性。它们是不承认任何界限的,只要有利可图,它就会象苍蝇逐臭一样无孔不入,把它的触角伸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资本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有一种超越一切民族和国家疆界的冲动和欲望,追求“世界性”、“全球化”是资本的固有本性。当一国的资源、市场无法满足资本发展的需要时,它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国外,寻找新的市场、新的资源。这种力量好象天上掉下来的陨石,重力定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第二、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七、八十年代以来技术、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本等可以打破国界的限制,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快速流动,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使全球性、无国界的市场成为可能。由于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通讯和的效率,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成本已从每英里68美分下降到11美分,从纽约到伦敦间三分钟的长途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估计到2010年,这种费用可以降到3美分,使跨大西洋的通讯费几乎降到零。技术进步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创造了新型的交易方式。近些年来,各种新型的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为巨额资金在国际间的快速流动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大量增加,网络成为信息沟通的基本工具和国际商贸的重要手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跨国的经济活动、经济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三,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有自己的全球战略,要向全球寻找市场,向全球扩张自己的力量。据统计,全球1/3的生产,2/3的投资,2/3的贸易,2/3的技术转让,都是由跨国公司提供的。跨国公司事实上已经编织起了一个全球性的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市场,它的活动越来越呈现生产国际化、经营多元化、决策全球化的特点,已经成为与国家相匹敌的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在目前世界100个最大经济实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国家只占49个。有人甚至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销售额为3500亿美元的三菱公司是最大的一家跨国公司;通用公司销售额为1640亿美元,相当于印尼的国民生产总值;福特公司销售额为1469亿美元,相当于丹麦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四、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引起全球性的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在化国家,作为影响经济政策的主导力量,流行了半个世纪的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让位于新自由主义,从而标志着一个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的非管制化的开始。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取消国家干预。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出现一股经济和社会改革思潮,各国把培育、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作为主要目标,使得市场经济成为全球性的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奠定了体制基础。新自由主义及其市场化和非管制化的政策主张在全球推行,降低了全球化的制度成本和障碍。作为非管制化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各国在取消贸易和资本流动管制方面迈出了明显的步伐。自二战至20世纪70年代,很多国家都对国际资本流动实施一定程度的管制。而如今,工业化国家大多数都已取消管制,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管制也大大放松了。与此同时,关税水平也大幅度下降。例如,工业化国家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下降了90%左右,由平均40%下降到4%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也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4%降至目前的10%,左右。1970—1997年,取消经常项目汇兑管制的国家由35个猛增至137个,到1994年底,发达国家已全部解除了资本项目下的汇兑管制,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进展也明显加快。其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向市场经济转轨,走上了私有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也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束了全球“两个平行市场”相互分离的格局,使商品、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突破了国界的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融合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五、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美国和英国在1979—1982年间率先采取了金融自由化和非管制化政策,其他主要工业国家随后也相继采取了同样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制度环境的日益宽松,各种新型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的不断涌现,加上网络技术的广泛,为资金在国际间的快速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金融创新推动了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以放松金融管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加快了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使金融国际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国际经济组织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协调机制。战后以来,国际经济体系建立起了三大支柱:一是在国际金融方面,1945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1946年成立了世界银行,以鼓励对外投资并为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筹集资金;三是在国际贸易方面,1947年成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在降低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方面功不可没。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不仅在国际商品贸易,而且在国际服务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活动。近年来,国际经济组织的“三驾马车”开始并驾齐驱,关系越来越密切,通过实施组织管理和制定规章制度,对一些国际性的进行磋商、协调和联合行动,以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正常进行。”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在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的相互交叉投资、兼并,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形成了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二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挥比较成本优势。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   如果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经济全球化是值得欢迎的,前关贸总协定总干事萨瑟兰认为:“全球化的经济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是,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愉快和欢乐,而且还带来了许多烦恼和痛苦。樊纲认为,全球化能快速带来资本和技术,但不能快速带来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管理能力,因而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利的一面。   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柄双刃剑,它把可口可乐、摇滚乐连同艾滋病、海落因等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较量,是不同重量级别的拳击手同台竞争。   然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既无可反对,也无法回避。这跟我们无法阻止地球自转和抱怨恶劣的天气毫无用处一样。我国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只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此进程中趋利避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好处,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防范问题,如维护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同时又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   笔者认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它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本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利用几乎是不付费的后发优势以及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充分享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从而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更进一步讲,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赶超发达国家的唯一所能选择的必由之路。我们知道,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现代经济结构的不断产生和变革。而现代经济结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外在的,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现代经济结构,必须积极从外部引进。否则,单纯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以技术进步为例。现代技术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这一点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在始于西方工业革命的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经济技术和都发轫于西方发达国家(例如,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发明专利的比重,1967—1979年只有0.004, 1983年则下降为0.002,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就必须积极地进口这些技术和方法。固然,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技术创新也很重要,但这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国外现成的技术方法尤其是基本技术方法的基础之上。从实践来看,凡是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后起国家,无一不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日本和韩国就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根据统计,1970—1990年,日本累计进口技术81498亿日元,1990年,日本的技术进口仍然大大多于出口。长期的技术进口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60至80年代,韩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主要以引进为主,特别是80年代可谓是韩国技术引进的黄金时期。据初步统计,1981—1987年韩国引进的技术共2598项,是过去25年总和的60%;专利支付费约15亿美元,为过去25年总数的77%。”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新技术产生和应用的速度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如果不积极从外部引进技术而依靠闭门造车,将不断拉大同先进国家的差距,永远停留于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需要全球经济体系,更需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别无他途的唯一选择。   固然,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必将面临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但只要政策得当,发展中国家是可以取得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后来居上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问题上总是持悲观态度,认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竞争力。其实,这一观点明显地严重低估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力。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占有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根据测算,过去10多年里发展中国家的单位工资率平均每小时不到2美元,而发达国家则为18美元,欧洲工人的单位工资是东亚工人的4倍,但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却不大。固然,由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等因素,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有所削弱,但影响程度并不大。如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无法抵消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的竞争优势一样,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也难以抵消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竞争优势。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日益转向发展中国家,如果发展中国家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可以不断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功并赶超发达国家。韩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奉行开放型贸易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果,不仅成功地实现了产业演进和经济发展,而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发达国家。目前,韩国已经成为“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一员,并且在汽车、半导体、信息处理、电信和核能等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具备了一定优势。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上一篇:扣缴义务人的管理(小资料)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