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当代中国的新工业化思潮(5)

2013-06-01 01:23
导读:比较优势理论要求根据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特点,利用国际市场与国际分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提升资源禀赋结构的基础上,再不适时机地发展资本密

比较优势理论要求根据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特点,利用国际市场与国际分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提升资源禀赋结构的基础上,再不适时机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该理论强调:经济发展的真实涵义,不是少数几个资本密集型产业“鹤立鸡群”式的发展,而是所有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而只有要素禀赋结构的提高,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处于落后地位的经济要求的发展,应是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当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提高了,资本变为相对丰富而便宜,劳动力变为相对稀缺而昂贵,以资本来替代劳动就是经济的自然要求,整体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就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发展中经济体如果能按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会相当迅速,从而要求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必须相应做出迅速的调整。中国资源禀赋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劳动力过剩,应更关注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现在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没有比较优势的重化工业得到政府银行支持,许多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却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而且重工业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产业工人,无法吸纳中国数以亿计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资金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一种典型的赶超战略,但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或地区都没有达到赶超的目标;相反,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取得了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或赶上发达国家的成绩。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还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工资水平随着劳动力由相当丰富变为相对稀缺而不断提高,广大的劳动者因而可以从经济的增长中不断受益。因此,与发展重化工业的赶超战略相比,比较优势战略更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推行比较优势战略,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市场的充分竞争,因为价格信号能够准确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比较优势理论与新重化工业化理论的异同之处在于,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资本密集型工业要发展,但要在资源禀赋升级之后;与服务业——工业化理论的异同之处在于,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化是当前工业化的特征,但资源禀赋变化之后,则工业化类型应该随之变化。因此,比较优势理论实际上是认为,新工业化是非赶超型工业化,而传统工业化是赶超型工业化,赶超型工业化实际上导致落后,而非赶超型工业化则能够实现真正赶超。比较优势战略完全以市场经济为依托,在真正的市场化图景下,比较优势战略是可行的。问题是我国的市场化还存在严重的扭曲和干扰,不但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而且地方政府热中于插手微观经济运行。

  四、新工业化思潮的主要成果、基本共识以及不足之处

  新工业化思潮推动着我国工业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主要表现在:

  其一,普遍反对再走西方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工业化再信息化、重机械化轻就业、经济危机相伴随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不同意继续走计划经济时代曾经走过的单一公有制、重工业优先、牺牲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乡隔离、过份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资金投入高、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其二,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是与城市化、市场化“三化”合一的过程。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矫正人为割裂城乡经济关系、破坏城市化和工业化内在联系的政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来拉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注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互动,否则,工业化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潜力;如果第二产业孤立发展,没有农业发展的支持,必然失去市场基础;如果没有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则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但失去了相应的市场基础,而且失去了分工更为细密,专业化水平更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

  其三,认识到推进信息化必须与推进工业化和改造传统产业密切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互为动力,共同发展。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而忽视发展工业,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以工业化培育和推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才是正确的选择。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工业化已具有全新的内涵,信息化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基础。

  其四,认识到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定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球化正在由生产全球化向科技全球化、产权市场全球化的层面深化,大量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用好这个机遇,就能把我国所具有的市场优势、低成本制造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与发达国家所具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就有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作保证。

  其五,认识到既要坚持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吸取亿万农民被置于工业化进程之外的深刻历史教训。认为非公有部门将是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其六,强调人力资本和以人为本。认为新工业化要把我国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变成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注意在新兴产业中吸收劳动者就业,又要广泛开辟新产业和新领域,积极消化和解决就业问题。

  其七,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制度创新。认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市场而是政府,要求尽可能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工业化中的作用。主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切实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直接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创造鼓励公平竞争,促进投资、创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上来。矫正行政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打破我国目前市场仍然存在的行政垄断、地区封锁,促使人才、资金、技术、商品等在全社会范围无障碍地自由流动;防止市场主体垄断,促使其自由竞争,充分竞争,公平竞争;借助于健全的法律、严格而公正的执法、优良的商业信作、较强的职业操守、规范的政企关系、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等促使市场体系有序运转;大力发展金融、技术、产权、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农地流转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审批制度等。建立能

上一篇:美日经济的巨大落差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