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新工业化思潮的主要成果、基本共识以及不足之处
新工业化思潮推动着我国工业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主要表现在:
其一,普遍反对再走西方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工业化再信息化、重机械化轻就业、经济危机相伴随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不同意继续走计划经济时代曾经走过的单一公有制、重工业优先、牺牲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乡隔离、过份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资金投入高、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其二,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是与城市化、市场化“三化”合一的过程。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矫正人为割裂城乡经济关系、破坏城市化和工业化内在联系的政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来拉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注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互动,否则,工业化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潜力;如果第二产业孤立发展,没有农业发展的支持,必然失去市场基础;如果没有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则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但失去了相应的市场基础,而且失去了分工更为细密,专业化水平更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
其三,认识到推进信息化必须与推进工业化和改造传统产业密切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互为动力,共同发展。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而忽视发展工业,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以工业化培育和推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才是正确的选择。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工业化已具有全新的内涵,信息化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基础。
其四,认识到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定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球化正在由生产全球化向科技全球化、产权市场全球化的层面深化,大量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用好这个机遇,就能把我国所具有的市场优势、低成本制造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与发达国家所具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就有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作保证。
其五,认识到既要坚持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吸取亿万农民被置于工业化进程之外的深刻历史教训。认为非公有部门将是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其六,强调人力资本和以人为本。认为新工业化要把我国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变成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注意在新兴产业中吸收劳动者就业,又要广泛开辟新产业和新领域,积极消化和解决就业问题。
其七,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制度创新。认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市场而是政府,要求尽可能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工业化中的作用。主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切实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直接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创造鼓励公平竞争,促进投资、创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上来。矫正行政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打破我国目前市场仍然存在的行政垄断、地区封锁,促使人才、资金、技术、商品等在全社会范围无障碍地自由流动;防止市场主体垄断,促使其自由竞争,充分竞争,公平竞争;借助于健全的法律、严格而公正的执法、优良的商业信作、较强的职业操守、规范的政企关系、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等促使市场体系有序运转;大力发展金融、技术、产权、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农地流转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审批制度等。建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