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国控制权市场现状及其效率评价(2)

2013-07-24 01:05
导读:3.2 国内的变化 3.2.1 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为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法》为核心,以《收购办法》、《上市公


  3.2 国内的变化
  3.2.1 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为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法》为核心,以《收购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为主要规则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法规体系,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发挥控制权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2.2 股权分置改革为控制权市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中国上市公司进入全流通时代,公司并购行为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主要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极大改变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格局。一方面,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使得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定价机制统一,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基础一致,股票价格成为两者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治理结构优化的利益机制得以建立。另一方面,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机制之一,控制权市场的功能得到凸显。在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股权自由度集中走向分散,控制权之争将成为市场的主导。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收购兼并活动会更加频繁,接管市场的作用会得到强化,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有利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3.2.3 政府在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就沪深A股2008年发生的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交易而言,20%属于划拨,即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上市公司的产权无偿划归并购公司。可见政府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仍直接发挥着作用。
  政府干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受多种和制度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民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进行了直接的干预。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行政力量介入控制权市场,对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市场机制有效运作的抑制现象越来越明显,降低了控制权市场的效率,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目前我国控制权市场发展仍不成熟,在较长时期内,地方政府仍将发挥重大作用。如何正确定位政府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的角色和智能,切实保护中小者的利益,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 中国控制权市场效率

  并购是实现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方式,对并购绩效的研究通常被作为对控制权市场效率的考察途径。西方学者对兼并收购绩效进行了大量理论和经验分析,研究内容涉及并购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并购对管理层的影响、并购对雇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的结论也存在差异。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股票价格变化的事件研究法,基于绩效的研究法,基于公司管理层的访谈研究,基于管理咨询界专家经验的案例研究,其中前两种运用较为广泛。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问题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上以会计研究法为主。本文在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控制权市场的效率进行了综述。

  4.1 对公司治理影响
  我者关于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结论也有差异。刘峰和魏明海对君安与万科的控制权之争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具有相当程度的监督作用,对公司管理者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压力,有利于企业解决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张慕濒和范从来运用会计分析法对2002、2003年我国19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各类管理层更替现象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快速增长的股权交易的推动下,我国控制权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控制权市场对管理低效企业的识别、惩戒功能已经显现。作为企业的外部控制机制,控制权市场通过控制权转移、管理层更替的途径发挥了应有的治理效力,弥补了董事会治理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我国控制权市场效率提出了质疑。崔宏和夏冬林通过对兴业房产的深入分析,展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失灵的案例。研究发现,公司股权的分散性没有引发更多的代理权争夺或市场接管行为,公司内部与外部市场均显露出一系列问题,股票全流通的条件并没有为小股东带来预期的好处,反而使公司遭遇了另一种“流动性”风险。高愈湘研究了1999-2002年间第一大股东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79家A股上市公司,发现国内公司控制权市场对公司高管人员总体上无明显的更替作用,控制权转移后,企业更处于超强的内部人控制状态,公司控制权市场未能发挥相应的公司治理效应。

上一篇:关于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SCP范式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