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 中国控制权市场效率
并购是实现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方式,对并购绩效的研究通常被作为对控制权市场效率的考察途径。西方学者对兼并收购绩效进行了大量理论和经验分析,研究内容涉及并购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并购对管理层的影响、并购对雇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的结论也存在差异。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股票价格变化的事件研究法,基于绩效的研究法,基于公司管理层的访谈研究,基于管理咨询界专家经验的案例研究,其中前两种运用较为广泛。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问题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上以会计研究法为主。本文在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控制权市场的效率进行了综述。
4.1 对公司治理影响
我者关于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结论也有差异。刘峰和魏明海对君安与万科的控制权之争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具有相当程度的监督作用,对公司管理者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压力,有利于企业解决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张慕濒和范从来运用会计分析法对2002、2003年我国19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各类管理层更替现象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快速增长的股权交易的推动下,我国控制权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控制权市场对管理低效企业的识别、惩戒功能已经显现。作为企业的外部控制机制,控制权市场通过控制权转移、管理层更替的途径发挥了应有的治理效力,弥补了董事会治理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我国控制权市场效率提出了质疑。崔宏和夏冬林通过对兴业房产的深入分析,展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失灵的案例。研究发现,公司股权的分散性没有引发更多的代理权争夺或市场接管行为,公司内部与外部市场均显露出一系列问题,股票全流通的条件并没有为小股东带来预期的好处,反而使公司遭遇了另一种“流动性”风险。高愈湘研究了1999-2002年间第一大股东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79家A股上市公司,发现国内公司控制权市场对公司高管人员总体上无明显的更替作用,控制权转移后,企业更处于超强的内部人控制状态,公司控制权市场未能发挥相应的公司治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