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运营战略分析(3)
2016-05-08 01:02
导读:2、我国国内企业自身的实力不强 (1)科技实力相对落后 我国企业的科技发展历史都比较短,完成原始积累后的企业科技实力也没有大幅度提升,加上国
2、我国国内企业自身的实力不强
(1)科技实力相对落后
我国企业的科技发展历史都比较短,完成原始积累后的企业科技实力也没有大幅度提升,加上国外公司的专利垄断等战略,即使引进先进技术,由于国内企业消化吸收能力较弱,较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实力一直处于低速发展之中。
(2)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借助他人的科技,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知识产权意识没有相应的提高,还停留在仿造阶段或者靠引进技术来开发新的产品,给跨国公司大打专利牌留下可趁之机。我国一些企业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时,也不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与维护,满足于贴牌生产的微薄利润,不能做大做强。
(3)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的陌生
国内很多企业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策略了解的不够深入,尚没能与国际市场真正接轨。往往是在遭遇诉讼时才匆忙应战,由于准备不充分和对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和复杂的诉讼程序的不了解,陷入被动局面。被拖进漫长的诉讼之中无法脱身。
三、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运营的借鉴意义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运营的成功虽然让国内企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说明了在企业发展中重视知识产权运营的必要性。研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也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 制定应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
1、政府应对策略
(1)国家层面上应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运营战略
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无疑是我国应对跨国公司的首要举动。国家制定宏观的知识产权战略,在知识产权创新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应用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战略上进行规划与指导,同时为本国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如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协调和推动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为本国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行政管理与执法的完善:如缩短专利审查时间等;建立知识产权壁垒预警与应急机制;建立我国"知识产权投资风险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风险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在与国外大公司之间发生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敢于应诉,从经济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等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地方政府应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运营战略
为了应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行,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战略,重视本地企业的发展,但是地方政府的知识产权战略与地方保护主义绝不是同一概念,而是应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推行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人才战略等,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把目光放长远,把地方的长期利益作为政府决策的目标,这就需要在引进外资不以牺牲本土企业利益为代价;引导本地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逐步推进产业升级优化。广东省政府已经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在近年来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中,已经体现出来。
2、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对于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所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从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两方面消除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国反垄断法尚未出台,因此要尽快制定反垄断法,禁止非法限制竞争,维护自由公平正义的竞争秩序,同时应明确规定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条款,对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以法律上的打击。知识产权法中也应该补充"权利滥用"的规定也有助于保护受滥用行为侵害的当事人,提供起诉和抗辩的法律依据。还应涉及到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和配套机制等。
3、企业应对策略
我国的企业在应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时,除了消极防御,如熟悉国际惯例与贸易规则,预防跨国公司跑马圈地;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应对跨国公司的专利诉讼等之外,还应积极防御,从源头上防止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滥用。主要表现在: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形成更多的外围专利,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重视自主研发,还可以加强产学研联盟,以便更快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要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商标与专利的注册,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还应实施人才战略,重视对科研人才、市场开发、管理人才、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