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秩序与行政规制
2016-07-04 01:0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市场竞争秩序与行政规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市场是迄今为止实
摘要 市场是迄今为止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手段,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单纯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市场失灵”,诸如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此时政府运用公共权力介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成为必然的选择,以保障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竞争秩序;信息不对称;行政指导;行政许可
一、影响市场竞争秩序的主要因素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但市场主体的自利性,往往会使经济行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使竞争走向异化,竞争的结果最终反而会摧毁竞争机制,造成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影响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这些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垄断与限制竞争
市场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以充分竞争为基础条件的,这意味着有无数平等的竞争者的参与,而垄断的存在则会使市场不再是完全竞争的。垄断厂商不再是价格的完全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定者,从而使生产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的要求,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此外,垄断与限制竞争还有可能使社会遭受其他损失。如市场是自由竞争的,超额利润的存在一定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垄断利润逐渐消失。但现实是垄断企业集团极力阻止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以保持长期垄断地位,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游说政策制定者限制竞争,以保持垄断价格。为了寻求额外的利润而进行的寻租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可能造成浪费更多的社会成本。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必然走向垄断。生产成本的差异不一定会使竞争者处于同等的地位,进而导致有成本优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同时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一些市场主体往往会联合、兼并其他企业,形成对市场的垄断;其次、政府特许和专利规定所反映的人为和法律的因素,是形成垄断的另一原因。其实,这就是现今两种主要的垄断形式: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外部性
外部性表现为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者其他主体带来经济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目的。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负外部性导致社会成本大于市场主体的私人成本,社会效益便会因价格不能补偿社会成本而遭受损失;正外部性则得不到鼓励,虽然社会得到的外部收益远远大于市场主体所付出的成本,但市场主体只能得到带给社会收益的一部分,这样不利于鼓励有益的外部性,达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信息不对称
充分的市场竞争以信息完全为前提条件。而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收集需要成本,不可能免费获得。这使得各市场主体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只能在有限信息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另外,多个市场主体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对称,如果一方比其他各方知道的多,或者有一方比其他各方知道的少,这叫做非对称信息。有信息的市场主体可能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途径在与对方的交易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
逆向选择指交易主体在信息不对称时,卖方总是优先购买质量差的商品,使质量好的商品在市场上无法存在,表现为质量差的商品总是把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逆向选择会使市场无法有效的运转,当市场中大量存在逆向选择现象时,人们就会失去对市场的信任,市场就会崩溃。道德风险是指当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况。道德风险的产生显然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受到破坏,严重时甚至使某些市场不复存在。
二、政府对竞争异化的行政规制
存在的以上市场异化现象,必须借助市场以外的力量即政府来纠正和规制,以保障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一)行政规制与市场力量的滥用
市场力量的滥用是指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力,并在一定交易领域内实质性限制竞争,违背公共利益,应受到规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