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述评
2016-07-07 01:0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述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也引发了诸多争论。本文回顾了在收入分配制度研究、“倒U”理论、收入差距测度、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研究等几个方面产生的理论争论,并做出了简单评述。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 “倒U”理论 争论 Abstract: China's income inequality has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since the reform. Many scholars debate on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which they are concerned deeply with.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bates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stitution research, invert "U" theory, the measure of income inequality,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gional inequality. 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some simple comments on these debates. Key words: income distribution institution; invert "U" theory; debates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引起政府、学者和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差异,我国学者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产生了诸多争论。这些争论存在于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方方面面,比如收入分配制度研究、双重过渡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倒U”理论、收入差距测度、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研究等等。
一、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研究的三次争论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理论界就收入分配制度产生了第一次激烈争论。焦点是要不要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不是物质刺激,物质刺激是不是修正主义(谷书堂,2003),这次争论带有拨乱反正的作用,在理论上明确了按劳分配的主导地位。随后的争论主要集中于按劳分配的体现形式上,即是按劳动时间分配还是按劳动贡献分配。
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后,理论界的争论焦点转向如何看待其他要素参与分配,如何构建新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苏星,1992;谷书堂,1993;何炼成,1994;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共十五大提出了“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经济学家在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点上,基本取得了共识,但究竟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经济学界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并产生了第二次争论(蔡继明,2004)。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共十六大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拉大,中共十七大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基础上,放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时,理论界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第三次争论主要集中于“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刘国光,2005;谷书堂,2003;卫兴华,2007)。
二、关于双重过渡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理论:“倒U”曲线
在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研究领域,争论得最激烈的是是否存在收入差别的“倒U”曲线。最早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是陈宗胜(1991),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倒U”理论①。随后,陈宗胜(1996、2002、2008)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中收入差别的趋势,将公有制经济条件下收入差别模型扩展为“混合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差别模型。他指出,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作用下,收入差别的“倒U”形变动轨迹就会呈“阶梯型”,不断提高和变异。尹恒 (2005)运用一个
政治经济模型,研究在财政支出同时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同时进入总生产函数和代表性个人的效用函数时,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经济均衡时,增长率与税率呈“倒U”型关系。随着税率增加,经济增长率先升后降;在政治均衡时,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实际资本税率就越高,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曾国平(2006)基于城乡转换和经济开放的双重约束,构建了一个四部门的双二元递推理论模型,描述了中国收入差距变动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趋势。他们发现,巨大的城乡差距决定了中国收入差距变动总体上的“倒U”趋势,但这一趋势呈现出动态特征,并要受经济开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