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对话的平等与自由——评郎咸平的“蝴蝶效(5)

2016-12-15 01:06
导读:我之所以在此详细罗列了大量何清莲回应张曙光教授的文字,目的仅仅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对比,去发现在这次特定的对话中,张、何二人是进行“对话”

我之所以在此详细罗列了大量何清莲回应张曙光教授的文字,目的仅仅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对比,去发现在这次特定的对话中,张、何二人是进行“对话”的。我们不会相信张曙光教授与何清莲女士在私下里还会在学术上彼此以良师益友相待。张文中的大量用语和某些所谓真实的“事件”在何清莲那里都是捏造的事实,我估计读者同样难以判断何清莲女士澄清的事实是否就是真相,但结果却是:再无争论的必要。
何著《现代化的陷阱》是否是学术著作,我想自会有公论,张曙光教授的文章中的观点以及他认为“学界”对何著的态度多少让人觉得对何是不公正的。何况这种“以己代人”和“代言学界”的做法本身就是很不严谨的。何清莲在她的回应文章中用词激昂以及言词中流露出的那种反抗和拒绝是一种对话精神的真实反映。真正的交流是拒绝权威的。张曙光教授关于何清莲著作的评价几次版本的修改,显然是在对话方式上向对话规则的接近,包括此后张教授对何的《什么是批评规则》一文的沉默也说明:如果对话在主题上不是统一的,或者对话双方彼此不是平等的看待对方,并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的话,那么对话是难以进行的,相反取而代之的则是对话主题之外的相互攻击和指责。
两次学术争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平等的话语权对于学术争论是必要的前提,相反绝对权力和地位则是平等对话的死敌。轻视每一个对话者本身就已经破坏了对话的基本规则。
关于学术交流,加尔布雷思在《不确定的年代》一书里说过一句:有一万个经济学家就有一万种经济学,学术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争论从来不可避免,更何况中国现在已进入了价值多元化社会。容忍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学术研究存在,尊重对方的学术研究成果,本来就是在学术界生存的基本常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我们已经太习惯活在领袖和权威的环境中了,以至于在转向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个人主义复活的阶段,我们都保持着崇拜权威和恐惧领袖的惯性。在进步决定的今天,平等的学术对话和自由的学术讨论对于我们实在太重要的了,或许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听听那些不同的声音,那些非权威和非官方的声音,并试着去尊重它们,去呵护和鼓励它们,并且正确的引导它们……
记得北大的孔庆东曾经说过一句话:“虽然‘我们认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我认为’的年代却远没有到来……”
但是我想,这个时代距离我们应该不远了。: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版,来自www.eshunet.com。
【法】赛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版。
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复旦大学中美财经媒体高级研修班毕业典礼发言稿
张军:《学术的边界》,载《外滩画报》,2004年8月23日。
张维迎在《要善待为做出贡献的人》,载《观察报》,2004年8月24日。
赵晓:《不要冒然引爆仇恨国资流失情绪——兼评郎咸平国企改革言论》,网www.zgjrw.com。2004年8月26日。
周其仁:《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载《经济观察报》,2004年9月13日。
李健:《是是非非郎咸平》,原文见:经济学俱乐部www.jingjixue.com。
李健:《就周其仁、张维迎发言如是说》,原文见:经济学俱乐部www.jingjixue.com。
上一篇:现代产品设计复杂性的成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