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外经济均衡、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出口退税政(3)

2017-01-23 01:07
导读:2003年我国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是政府已经看到了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可持续性,因为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经常账户就出现了持续的顺差,2001年到2003年,

  2003年我国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是政府已经看到了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可持续性,因为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经常账户就出现了持续的顺差,2001年到2003年,经常账户顺差还快速扩大。也可能是稳妥起见,也可能是对后来出口的强劲增长估计不足,这一轮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幅度显然有限,平均出口退税率仅仅下调2个百分点,而且,出口退税率虽然也体现出一些差异,但远不能达到差别出口退税率应该起到的作用。按照我国对外经济流量均衡近几年持续大规模增长的特点,特别是2005年经常账户顺差的急剧扩大,增强了政府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决心,在2006年主动下调了平均退税率.扩大了退税率的差别幅度。根据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出口退税率还存在下调空间,当然,未来的出口退税率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差别出口退税率,要体现出政府对出口产业调整的意图,达到利用差别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口产业结构的目的。   
  三、1985年以来我国对外净债权债务头寸状况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与一国对外经济流量的均衡相比,政府财政更应该关注的是对外经济存量的均衡。因为这种均衡不仅影响现在,也影响未来。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分析机构在评估一国的国际信用级别和债务状况时也更关注一国对外经济的存量均衡状况。因此,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能够调节一国对外经济均衡的财政政策工具,当然更应该用于调节一国对外经济存量的均衡。我国也不例外,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和调整与对外经济的存量均衡即对外债权债务头寸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不多,通常每年都在20亿美元以下,年均不足10亿美元,但同时我国的外债负担也小,大多年份拥有少量的对外净债权。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大起大落,比如198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25亿美元,1981年比1980年略有增长,到了27亿美元,但1982年却比1981年增长了1.5倍,达到了70亿美元,1983年增速减缓,不过还是达到了89亿美元,1984比1983年的外汇储备有所减少,但仍有82亿美元。然而,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势头在1985年出现了逆转,当年的外汇储备比上年减少了56亿美元,即26亿美元,只占1984年的1/3,又恢复到了1980和1981年的水平。当然,如果只是外汇储备的减少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财政问题,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外汇储备减少的同时,我国的外债余额却在高速增长。1981年,我国的外债余额为28亿美元.1982年小有增长,是60亿美元。1983~1985年每年比上年都净增30亿美元,1985年已经达到158亿美元。如果按照1985年的数据计算,当年我国的对外债务达到132亿美元,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只有16.46%,而按照国际公认标准,这一比率应该大于100%,小于80%就进入警戒状态,小于40%则进入紧急状态,对比这一国际公认标准,1985年我国的对外债务实际上已经进入“超紧急状态”,解决外债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即使增加财政负担,也必须首先解决外债偿付能力问题,这是我国政府当年以如此高的出口退税率(15%)和如此大范围的退税(针对所有出口产品都实施退税),恢复出口退税政策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1985年~直到1993年,在长达9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对外净债权全部为负值,即体现为对外净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外净债务规模快速扩大,持续恶化。将这一时期我国的外汇储备变动与外债余额变动进行比较,显然是外债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198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是127亿美元。然后是缓慢增长,到1989年还不够200亿美元,只有186亿美元,与此同时,外债余额却在迅猛增长,1986年突破200亿美元,1987年突破300亿美元,1988年突破400亿美元。因此,这一时期内我国的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均在10%以下,不足国际公认安全线标准的1/10。就对外经济存量均衡而言,从1985年财政已经难以承受132亿美元的对外净债务,发展到最高峰的1993年,我国的对外净债务达到6137亿美元,当年的外债余额/GDP的比率(负债率)达到13.5%,外债余额/出口收入的比率(债务率)达到96.5%,当年到期债务本息/出口收入的比率(偿债率)达到10.2%,外债余额/外汇储备的比率几乎达到400%,这些指标都接近或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好在其中当年新增加的债务占比较大(为273.7亿美元),才没有对财政造成过大的偿债压力,这也是这一时期我国一直没有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宏观经济原因。
上一篇:关于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