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货代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
2017-01-24 01:07
导读:二、珠三角地区货代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讲,珠三角地区的货代业发展迅速,但除了深圳、广州的货代业发展水平较高外,其他地区尽管进
二、珠三角地区货代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讲,珠三角地区的货代业发展迅速,但除了深圳、广州的货代业发展水平较高外,其他地区尽管进出口贸易较发达,货代服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层次较低,货代市场亟待开发。而东莞市的货代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故此次对东莞市货代业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珠三角地区货代业发展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一)东莞市货代业发展现状
东莞市是珠三角地区的一个新兴城市,与其他市区相比,该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居领先地位,经济总量的排位逐渐前移。东莞市拥有全球70%的资讯科技制造业,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生产制造基地。近年来东莞市物流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具有货代网点及企业6000余家,全市货代市场的运行逐步从无序到有序,行业协调机构等从无到有,企业的经营和业务活动逐渐趋于规范化。虽然东莞市货运代理市场的发展还远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它在现代物流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
1、东莞市出口贸易结构和规模。由于目前国内货代业主要进行出口代理业务,所以货代行业的发展与所在地的出口贸易规模密切相关。东莞市出口总量在珠三角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每年出口总额(海关口径)占全省的约18%-21%,在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中仅次于深圳市。有关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70%以上的出口运输均由货代企业承担。
东莞市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重点抓好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尤其是电脑资讯产品的出口。全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89.9亿美元,增长16.2%,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70.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9.4亿美元,增长9.9%,占36.5%。正由于该市出口贸易的结构和规模的特点,为货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东莞市货运能力。数据调查分析表明,东莞市相关货运主要指标一直呈良好发展态势。如表1所示,自1998年到2005年的8年间,货运量由4776万吨增长到640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4.25%;货物周转量由285889万吨/公里增长到424800万吨/公里,平均年增长率6.07%;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明显,由1998年的516万吨激增到2005年的2280万吨。平均年增幅220.5万吨,年增长率为42.7%。
3、东莞市货代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走访调查东莞市119家货代企业及该市地税局相关部门,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如表2。
统计分析表明,东莞市2005年货代企业盈利前15名的货代企业只占此次走访调查涵盖的119家企业的13%,却占据了全市81%的市场份额,基本垄断了货代市场的主要利润。而绝大多数货代企业只占市场非常小的一部分,规模小,盈利空间少。
此次调查的119家企业,总年货运代理收入为53380897.2元。是这些企业总盈利收入的84.2%。可见盈利能力前15名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代理收入,基本没有开展仓储、货运以及第三方物流等服务。
此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市货代企业与先进货代企业还有相当差距。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的2005年度国际货代10强中(见表3),排名第10的大田集团年货代营业额2562150000元,是同年该市盈利能力首位的企业年货代营业额的近314.5倍,差距非常明显,另外,2005年度同际货代10强中没有一家珠三角地区的货代企业入围,可见珠三角地区的货代业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目前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二)东莞市货代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货代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注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货代行业规模小,服务水平有限。以此次走访调查的珠三角代表城市东莞为例,全市货代网点及企业有6000余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只有一家企业达到15%的市场份额。大多数一级货代一般依托某一港口,只有少数公司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建有全国性的服务网络。珠三角货代业总体规模比较小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大量的物流活动仍然停留在工商企业内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近80%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是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只有20%的物流服务是由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