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货代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3)
2017-01-24 01:07
导读:2、基础设施及技术水平不高。目前货代企业技术装备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
2、基础设施及技术水平不高。目前货代企业技术装备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无法得到根治。据有关资料显示,80%以上的货代企业缺乏IT产品,有85%的中小型货代企业对IT的应用只停留在单机商务应用上,如进行单证制作,网上获取信息等。货物追踪等其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服务及快速反应机制更显苍白。另外,有一定规模的货代企业建立有自己的仓库及处理中心,但存在建设水准不高、网点布局不合理、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低、设施总体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土货代企业管理与技术严重落后于国际著名货代企业。
3、货代网络没有形成。目前的珠三角货代市场,竞争主体多样且比较混乱,由于没有根据物流流程优化的要求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制约了企业协作群体或战略联盟的发展,致使珠三角地区多数国际货运代理商缺乏网点依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4、作业时间短促,时效性不高。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商为了配合买主的零库存管理与JIT配送等先进生产方式,依赖信息技术进行及时紧急订货并限时交货,这些压力最后都推向了货代。货代要在接到货主通知后约数十小时甚至数小时内完成上述的一切手续,作业时间非常短促。而时效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通关时间过长,快则2~3个小时,长则4~5个小时,抽检则时间更长;(2)集货需要等待,南于货代企业规模及业务量少,集成一车(约10吨)需要一定时间;(3)运输分散,业务量少导致不能整车满载及运作成本升高。
5、经营压力大,行业利润低。货物如果未能如期送达,货代将不仅损失运费、报关费,甚至还须赔偿货主所蒙受的损失。为了全程掌控货物信息,货代必须同步进行舱位的确认、计算货物体积重量、制作各类单据、向海关报送等一系列繁杂的手续。在承担巨大经营压力的同时,行业利润却非常低。以东莞市的航空货运代理企业为例,代理费用约为货物价值的4%~5%。然而行业内不是以服务质量争取货源,而是单纯依靠打价格战,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反过来又会影响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企业的信赖,从而影响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6、出口导向性服务,出口情况变动大。货运虽然包括了进出口业务,但是货代(集中托运人)几乎以出口为主,而对于进口业务,货代仅发放提单或代收运费,较少参与进口报关业务。出口商在约定运送货物后,货物(产品)往往还在生产线上,因山货量发生变化的概率很高,运输意外、人为数据处理错误等情况极易造成相关信息的不准确,当发生更改航班、更改舱位及到货数量的变动时,情况更加严重,需重新申请查验,出口情况难以确认。
7、缺乏核心竞争力,绝大多数市场被国外及香港货代企业抢占。通过对东莞市的走访调查,发现多数货代企业只停留在代理概念上,尚不具备独立的增值服务能力。相当一部分货代企业是以皮包公司的形式存在,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而随着CEPA的实施以及2005年底我国货代市场全面开放后,国外大型货代公司以及香港货代企业以各种形式涌入珠三角,它们一般拥有全球性的运输网络,得天独厚的资金优势、网络优势以及国际影响等,使得我国的中小货代公司根本无法与其相抗衡,致使珠三角地区大部分货代市场被国外及香港货代企业所抢占。
8、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尚不完善。货代的行业性质决定其存运作的过程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非常突出,目前珠三角地区货运代理市场还不成熟,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使得政策、基础设施的规划都不能满足当前的货代发展,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定障碍,相关的融资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尚不完善。
二、发展珠三角地区货代业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扶持,搭建行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