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边缘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拓展与建设
2017-04-09 01:1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经济边缘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拓展与建设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经济边缘地区是
摘要:经济边缘地区是各省域普遍存在的特殊地区,其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农业滞后,市场机制尚不成熟,但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省域经济和谐发展重点地区,应着力培育关联“三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应将其作为公益设施进行投资,变革其管理模式,突出区域特色,充分拓展农产品市场的交易、配送、产品加工、展示等功能。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功能拓展;建设对策
市场是生产要素、商品聚集、交易的场所和供求的集合。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发展差异,归根结底就是市场发育的差距,原因在于以商贸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完善与否。
“商贾云集”指的就是一方物流通畅,经济昌盛。在我国,古有徽商、晋商造就了历史上皖、晋经济的繁荣,随着历史的变迁,商贸中心的南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浙商、苏商、粤商等为代表的现代商贸活动和专业化市场在沿海地区的兴起,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无商不活”,没有大商贸,就没有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专业化大市场作为一端连向产品生产者、一端连向客户或消费者供应链条的核心环节,其强大的交易和物流集散功能已成为带动区域特色关联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因此,在“三农”问题突出的西部省域经济边缘地区(以下简称经济边缘地区)建立和完善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腾飞,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边缘地区的基本特征
从空间地理位置看,它的周边是区域广阔的贫困落后地区,该地区的周边耸立着经济实力庞大的中心城市,空间上远离中心城市,处于大都市经济圈交汇的断裂带的腹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经济地理特征看,受中心城市经济有效辐射半径及城市经济辐射衰减规律制约,将在很长一段时期难以被纳入大都市经济圈协作区。
从区位条件与要素禀赋看,经济边缘地区同一般边远落后地区相比,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作为历史形成的本区域、甚至跨省域的主要物资集散地,邻近贫困地区与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的商品、人员等的流通也大多中转于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经济边缘地区由于有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工业基础曾名列前茅,有的甚至与省域中心城市相差无几,但工业产业链条短,对其他产业带动、反哺作用不强。
从制度经济学看,是属于省域经济管理制度供给缺位、错位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赋予了省级行政在省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很大的决策权,受西方大都市圈层扩散“点极”发展理论影响,主流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们坚信并高估大都市的辐射扩散带动整个区域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中心城市发展备受青睐,使得本有同样发展基础的经济边缘地区大量的原始积累和初级产品长期被行政强权无偿或廉价地抽走用于“顾全大局”,以至这些地区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经济边缘地区由于省域经济管理的制度、政策的缺位、错位,经济发展长期被边缘化成为“经济洼地中的丘陵”。
二、经济边缘地区特色农产品大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尤其是“经济洼地”与中心城市发展差距巨大,是我国最贫困、“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这是我国省域经济长期实施“单极化”的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地区发展失衡问题,基本战略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地区发展,而地域辽阔的西部省域的统筹重点在于变“单极”发展为“多极化”发展,积极培育带动贫困落后的“经济洼地”迅速腾飞的新“发展极”。从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看,经济边缘地区有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优势,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有随着交通通讯条件改善而凸显的区位优势,有与周边贫困存在天然、密切经济文化联系,因此这些地区有条件、也必然可以成为省域经济的新“发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