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及激励机制对策分
2017-05-16 01:0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及激励机制对策分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2007年诺贝尔经
摘 要: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主要贡献对我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对其激励机制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制设计理论;道德风险;激励机制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5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美国经济学家赫维茨(Leonid Hurwicz)、马斯金(Eric S. Maskin)、罗杰-B-迈尔森(Roger B. Myerson),以表彰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有关个人喜好和可用的生产技术经常分布在许多参与者中,他们可能会利用私人信息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由赫维茨开创并由马斯金、罗杰-B-迈尔森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极大地加深我们对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分配机制属性、个人动机的解释、私人信息的理解。这种理论使我们能区分市场运作良好的市场和运作不良好的市场。它帮助经济学家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规则体系和投票程序。机制设计理论今天已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
政治学的一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赫维茨(Leonid Hurwicz)、马斯金(Eric S. Maskin)、罗杰-B-迈尔森(Roger B . Myerson)的主要学术贡献
制度安排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而经济制度的评判标准也成为困扰经济学家的难题。就在人们为缺乏一个统一的经济制度评判标准而苦恼的时候,由美国经济学家赫维茨(Leonid Hurwicz)在1960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机制设计理论为我们解开了这个难题,机制设计理论要求人们在评判一个经济制度的好坏时,除了满足对资源有效配置的起码要求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机制运行的信息成本和激励相容问题。在机制理论框架下,经济学家从此在比较各种不同的经济制度时有了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一个好的经济制度要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并且尽可能让个人的自利行为与机制设计者的目标相一致(即激励相容)。但赫维茨在1960年开创性地提出这个研究框架时,主要探讨的是不同机制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成本,而没有太多关注激励问题,因而当时在经济学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当赫维茨在1972年在原有的模型框架中引入激励相容这一重要概念之后,机制设计理论才被广泛地接纳和应用。
大学排名
赫维茨在1972年给出了著名的“真是显示偏好”不可能定理。他证明了:即使对纯私人商品的经济社会,只要这个经济社会中的成员的个数是有限的,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就不可能存在任何分散化经济机制(包括竞争市场机制),它在新古典经济环境下能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且使每个人有激励去真实地告诉自己的经济特征。他使用的均衡准则是占优策略均衡(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即无论其他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每个参与人都有一个最优策略。因为占优策略均衡是一个很强的假定,同时这个定理还使用了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标准,所以如果不放弃其中的某些假定,要想改变这个不可能定理中所蕴含的悲观结果是不可能的。
从赫维茨自然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放弃使用那个十分苛刻的占优策略均衡假定,而使用纳什均衡或贝叶斯纳什均衡解概念,能否设计出既实现帕累托最优又满足激励相容的机制呢?著名经济学家迈尔森(Myerson,1979,1982,1986)提出的显示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很快被广泛应用于贝叶斯机制设计。显示原理表明,任意一个机制的任何一个均衡结果都能通过一个激励相容的直接机制来实施。显示原理不仅在参与人有私人信息的情况下成立,而且在参与人可以采取别人观测不到的行为(道德风险)时也成立,甚至在多个环节的机制中也成立。尽管可能的机制数量巨大,但显示原理告诉我们,最优机制总能在规范构建的直接机制中找到。因此,此后的文献多数致力于在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下寻找一个能最大化目标函数的直接机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显示原理是很一般性的命题,但迈尔森在使用贝叶斯机制时一般都做了特殊的假定:资源配置是一维的;个人偏好是拟线性的,且满足单交叉条件。这样做使得激励约束很容易具有一些很好的性质,从而为许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留有余地,此后的大量应用研究都沿用了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