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开发区发展中“软件”的作用
2017-08-07 06:59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苏州开发区发展中“软件”的作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苏州政府在开发区发展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苏州政府
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成功,这既包括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也包括各个开发区管委会在实践政企分开、打造效率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探讨苏州的“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亲商理念,得出启示是:在条件较差、起点较低的地区,一样可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精神面貌,创造奇迹。
关键词:开发区发展,政府治理,苏州开发区 近年来,各地各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条件方面都是“七通一平”、“九通一平”,差距越来越小;开发区基本优惠政策也是互相攀比,差距不大。况且,在苏州开发区的工业用地价格比周边一些地区还略高的时候,依然有大量投资者涌入。这是因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既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也要有政府服务理念、环境文化、劳工素质等“软件”条件。只有软硬件良好配合,地区经济才能像软硬件搭配良好的计算机一样顺利运行和发展。ァ
一、苏州开发区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苏州开发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苏州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成功,这既包括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也包括各个开发区管委会在实践政企分开、打造效率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ァ ≡凇墩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一书的序言中,陈清泰同志曾做出精辟的阐述,“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就是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不同地区政府的选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表层看,是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进一步看,是市场有效性的竞争、是公共环境水平的竞争;深层次看,则决定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政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制转轨中深化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多分享市场经济成果的一个关键”。ァ 》⒄怪泄家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大的发展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地方政府介入经济活动不应该像过去那样管企业,而是应该帮助企业进入市场,为支持企业增强竞争力提供服务,通过区域总体的制度框架、政策环境和政府效率来改善本地区投资的“软环境”。苏州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值得称道。ァ (一)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理念ァ ∷罩菔形市政府的发展理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ァ 1.明确发展思路,积极呼应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甘当“配角”ァ ∑侄开发开放后,苏州、苏南乃至整个江苏都调整发展思路,甘愿当上海的“配角”,积极呼应上海的大发展,获得迅速发展。 2.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大力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开发区的发展ァ ≡谛畔⒒、全球化的今天,产业已构成全球生产网络,发达国家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时间和成本降低中心”,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部分原因就是承接了国际产业的转移。近年来,苏州明确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对开发区大力扶持。ァ 3.土地集约利用,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保护古城环境质量ァ ≡谠缙谒漳系南缯蚱笠抵校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几乎村村冒烟。在反思的基础上,苏州市委市政府推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大户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从2003年1月初启动的苏州市属工业布局调整——“退城进区”, 是苏州工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用3~5年时间,全面实施市区工业布局的大调整。在以古城区为主体的中心城区所有的近300家工业企业中,1/3有发展潜力的搬出古城,向沿长江工业带、城郊工业小区等区域集聚,1/3改造为以电子信息和传统工艺为主的都市型工业,1/3失去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关闭。一方面,使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在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摆脱了发展空间、环境容量的长期制约和束缚,进入专业工业园区,普遍扩大了规模、提升了装备、开发了新品、拓展了市场,走上了技术新、污染少、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搬迁企业腾出的空间,使古城保护和改善古城的环境质量水平得到保证。ァ (二)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大力放权ァ 2006年8月9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我市开发区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对开发区简政放权,赋予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特别是以“块”为主的管理权限,确保开发区根据授权行使的行政审批、经济管理等职能到位。鼓励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继续先行先试,防止旧体制复归。不断完善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开发区在新形势下创新体制和机制,给予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能放权的放权,能授权的授权,能简化的简化……。ァ ≡谑≌府的支持下,开发区享受市级权力。苏州市发改委把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开发区。主管开发区的苏州市外经贸局外资处和开发区处没有什么“卡”开发区的权力。开发区用人灵活,财政独立,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ァ (三)苏州市委市政府在部委局办与开发区中的协调作用ァ ∷罩菔形市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解决“条条”干预“块块”的问题,由市领导亲自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督促各部委局办放权,配合开发区工作。不仅理顺了机制,而且提高了服务意识,不再出现 “吃拿卡要”现象。ァ ∈形市政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从开发区大局出发,继续给予大力支持,紧密协同配合,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要积极帮助开发区解决好产业、土地、资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苏州市长阎立同志在2006年8月11日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地帮助开发区解决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现行的有关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凡是开发区的请示、汇报,或者要求有关部门协调和承办的有关事项,要抓紧办、限时办、认真办,绝不能推诿扯皮,影响开发区发展大局。”ァ “凑帐形市政府的《意见》,为开发区配备精良的干部,而且按高级别配置。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出发,除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按市委文件执行外,对其他副厅级建制(含比照)的开发区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可以逐步按1~2名正处级职数配备。开发建设比较成熟的省级开发区可以按正处级建制设置。ァ (四)苏州各个开发区之间以及开发区与老城区发展的协调ァ ∷罩菔形市政府主要采取了三个措施,来遏制同处一地的开发区为争夺稀缺的外商投资而“同室操戈”。ァ 〉谝唬在招商过程中采取整体招商策略,即各开发区、各县市不分开招商,由苏州政府组织到海外统一宣传苏州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再由各开发区、各县市招商分队去拜访客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恶性竞争,有助于推介“中国苏州”的城市品牌。事实上,有不少外商就是冲着“苏州”这两个字来的。ァ 〉诙,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各开发区中积极协调。在苏州开发区发展的早期,各个开发区同质性较大。鉴于此,苏州市领导出面进行协调,把项目力争留在条件较好的开发区;如果暂时协调困难,就力争项目先留在苏州,然后再协调。ァ 〉谌,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引导各开发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已有产业,进行功能分区和错位发展,实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苏州市委市政府规划的产业分工布局为如下五大地带:ぁ 裱鼗δ发展轴的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区、江苏国际商务中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构建现代服务业基地。ぁ 裱厮占魏挤⒄怪岬某J於南经济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吴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高档轻纺等产业。ぁ 裱亟地区的张家港保税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常熟经济开发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发展钢铁、化工、电力、造纸和装备制造等产业。ぁ 裱鼗φ阆执加工产业带的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以全面应对上海为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通信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业。 ●沿湖休闲度假旅游带的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开发,保护挖掘吴文化,充分体现江南水乡和生态特色。ァ 《杂诳发区与老城区的协调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也进行了明确功能定位,使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苏州市在古城西侧设立了苏州高新区,在古城东侧设立了苏州工业园,以古城区为主体,两个开发区为侧翼,构成“一体两翼”的格局。2003年初启动的工业“退城进区”,更是使工业发展与古城保护双赢的一个决策。目前,在老城区主要保留三产,即“退二进三”,保留了苏州古城的优美风貌,在发展旅游等特色行业的同时,开展为开发区的配套服务。由于高新区和工业园距离苏州古城较近(车程20分钟),能够借助古城区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又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交通便利,而使得这两个开发区人气聚集,开发区的房产能够充分升值,保证开发区在土地开发上能够资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