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3)
2017-08-08 05:16
导读:通过对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模型中除了常数a0和国债存量的系数t值相对较为不明显外,其他各参数都通过了R检验、t检验、F检验和DW检验
通过对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模型中除了常数a0和国债存量的系数t值相对较为不明显外,其他各参数都通过了R检验、t检验、F检验和DW检验,自变量对应变量均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的问题,并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该模型的拟合程度相当良好。下面我们根据回归结果重新列出该模型:
Ct=2151.236695 0.618249867(Yt-Tt)-4.93241837(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还本付息总和)-3.83752553国债存量 et
由于财政盈余/赤字和国债存量的系数显著地不为零,说明国债和财政赤字的增加与消费需求相关,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不适用。另外,国债存量的系数为负,这并不能很好地证明李嘉图定理在我国的不适用,可是,也应该看到,该系数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而且,从主观上来看他们的对应数据其实是正相关的,因此,不能依其来下结论。
2.对投资的影响
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上述模型中除了常数b0的 t值相对较为不明显外,其他各参数都通过了R检验、t检验、F检验和DW检验,自变量对应变量均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的问题,并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该模型的拟合程度相当良好。下面我们根据回归结果重新列出该模型:
It=-535.814139 0.440602198(Yt-Tt) 10.46772645(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还本付息总和) 10.35720453国债存量 et
由于财政盈余/赤字和国债存量的系数显著地不为零,说明国债和财政赤字的增加与投资需求相关,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不适用。尤其是国债存量的回归结果是符合之前理论分析的。具体来说,国债存量每增加1元,可增加总资本形成10.35720453元。
但是,这个模型的问题是财政盈余/赤字前的系数为正,且其他检验都通过了。显然,这是与理论以及我国多年来的事实都不相符合的。主要问题可能还是在于模型自身,虽然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投资对利率的弹性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但是,以可支配收入替代利率可能也不是很完美,虽然可支配收入系数及整个模型从各种检验上看都拟合得很好。或者其他计量上的问题。鉴于本文作者的水平有限,暂时也只是在探讨阶段,在此不能充分解释其原因,只能留待以后继续研究并完善。
无论如何,通过数据及回归结果总体看来,我们国家的消费与投资还是和国债的发行有显著关系的,即发行国债可以影响总需求与总投资。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理论分析和探索性的计量经济分析,说明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并不适用,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是具有扩张效应的。
参考文献:
[1] Seater,John,“Ricardian Equivalenc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March 1993,(1):142-190.
[2] 夏兴园,洪正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邢大伟.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诸因素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3,(9).
[4] 类承曜.国债的理论分析[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Barro, Robert,“The Ricardian Approach to Budget Deficits,”Journal of Economics Perspective, Spring,1989,(2):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