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死了,启蒙万岁!(上)——评汪晖关于“中国(5)
2017-08-09 02:19
导读:任何形式逻辑的语言都是以有限数目的特征对”世界”分类的结果--理性为立法。而任何分类都必定放弃了类概念所对应的无穷丰富的具体事实,导致简
任何形式逻辑的语言都是以有限数目的特征对”世界”分类的结果--理性为立法。而任何分类都必定放弃了类概念所对应的无穷丰富的具体事实,导致简约主义的世界描述,理性非如此而不能理解世界[30]。在特定知识系统内的专家有权力决定使用他或她认为合适的”特征”来对世界分类,从而获得了话语霸权。
对传统反叛就是对传统的分类反叛。而反叛传统分类的最彻底方式,就是将”分类”演变的”谱系”发掘出来,将上的决裂显示给对话者,从而颠覆话语权威的霸权。福柯在《知识考古学》和《物的秩序》里,其实正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但是,不服从任何权威的分类,我们便无法利用作为整体的知识。性的驱动力量之一,如吉登斯所论,正是”符号筹码与专家系统”[31]。如果我们决心不利用人类知识的整体,而仅仅依靠我们个人的经验传统,那么我们每个人无疑将回到原始或者”前原始生活”方式中。
效率的原则与平等的原则便是如此地冲突着,不仅在物质生产的层面,而且在知识话语和认识论的层面。
知识的展开之为一个整体不能被任何个人所掌握,这一点足以说明我们放弃纯粹
历史学派的论,即不要任何抽象的纯粹历史描述。因为纯粹的历史过程是不可理解的。”有效的历史(effectivehistory)”只能是被理解了的历史。而任何个人在任何特定角度上所理解的历史,只能是整体知识叙说中的沧海一栗。因此哈耶克的是真问题:究竟靠了什么样的机制使得这些分立在无数个人那里的知识碎片被组织为某种整体性的知识从而焕发出无穷的生产力呢?三?社会理论的两条进路
”社会为何可能?”这是一切社会理论首先和最终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一社会理论的基本问题的回答,却总是有两条基本的思路的:一条是自然演进的思路;一条是理性建构的思路。这两条思路往往构成我们生存困境的”正题(thesis)”与”反题(anti-thesis)”,要求着我们不断去超越,寻找那个”合题(synthesis)”。这样一个对话的逻各斯的历史正是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展开过程。
大学排名 在自然演进的思路看来,社会是个”过程”。人类在这一过程的早期曾经像野兽那样疲于奔命过,曾经像野蛮人那样自相残杀过,人类的心智并没有今天这样的高尚、悠闲和舒展。但是恰恰是”竞争”,这个在人类的早期迫使人类自相残杀的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在康德的赞美中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可靠的动力,并且最终将人类社会带入今天的文明境地[32]。康德晚年关于竞争造就文明的论述,或许是欧陆思想传统中少见的几处接近了英美思想传统的论述之一。换句话说,物竞天择,不仅在达尔文那里,而且在康德那里,是被当成演进的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动力来讨论的,只不过,在德国里面,更常用的语词是”恶”,而不是”竞争”。
在理性建构的思路看来,社会是个”契约”。理性的个人为争取生命及其他自由权利而与其他的理性个人缔结社会契约。契约论的核心便是”权利”,是被理解为他人义务的”我”的权利或我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的权利。因此理性建构思路的关键在于确立”社会正义”原则,在原则下,人们可以谈论”个体的同等程度的自由”。仅在这一论域内,”平等”这一概念获得了意义[33]。
与自然演进的思路完全不同,理性建构思路必须处理”社会契约如何落实”的问题。当然,对应地,与理性建构思路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自然演进思路必须处理的,是”传统如何创新”的问题。我将在下面的论述中简要勾勒这两种思路面临的这两类不同问题以及现有的解答。然后作为这一节的结尾,给出我对吉登斯的以”实践”为核心的建构演进理论的初步评论。
演进思路的社会理论不必考虑社会建构问题,因为每一个理性个人进入社会前,已经存在着一个作为本体的语言文化传统,以及与此传统相适应的社会秩序。”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而合理的东西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理性的任务于是颇为”目的论”地成为仅仅对存在着的秩序加以阐释。并且,由于演进思路的社会理论主要来自英美思想传统,就不可避免地总带有休谟怀疑论的经验主义色彩。”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激情不是可靠稳定的东西,它必须受到秩序或规则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