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交通:演化机理与实现途径(4)
2017-08-09 05:40
导读:我国城市应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汽车化的状况与水平,以及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状况与特点,制定切合实际、合理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规划与对策。 (10)积
我国城市应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汽车化的状况与水平,以及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状况与特点,制定切合实际、合理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规划与对策。 (10)积极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为解决交通拥挤、交通事故、能源和环境问题,建立高效、安全的运输系统而正在研究开发的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其实质是运用高新技术综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对于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①紧密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究; ②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应用要分清层次,有所侧重; ③优先开发交通拥挤预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④优先开发适合我国城市交通特点的信号控制系统和相应的现代化指挥系统、事故快速处理系统; ⑤研究并实现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⑥加强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11)加强停车规划与管理 停车问题是调控城市机动车出行总量的重要杠杆。城市停车场过多会促进小汽车的使用;城市停车场过少会导致小汽车利用者非法停车的增加,侵蚀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因此,应加强相关研究,探讨城市停车泊位的最佳容量,停车场相关法规、政策对交通需求的调控效果,停车规划与管理对公共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的促进作用和整合规划等;完善和落实配建停车场法规,规划、整理和挖掘停车潜力,努力解决停车问题。 停车换乘问题既是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的关键举措,也是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的关键环节。应在物理设施规划和综合信息引导两个方面加强此项工作。德国等欧洲国家实时提供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并提供交通方式转换信息与方案,不但提高了交通系统的效率,而且为交通方式的转换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根据城市特点,应在城市周边建设若干大型停车换乘用停车设施,形成市中心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交通格局。 (12)完善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的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前提。应从道路网的连通结构、功能结构以及不同功能道路的比例关系等方面人手,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完善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设施,做好路段、路口渠化。这些措施,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营造交通出行者的守法氛围和环境、树立崭新的现代城市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 (13)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法规、交通道德教育 人是交通行为的主体。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和交通道德意识,直接影响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演化方向,是交通这个复杂巨系统中的最活跃与主导因素。改变人的行为特征,是建立良好交通秩序、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总之,城市交通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解决交通问题必须以
系统工程的思想为指导。系统整合和公交优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两大关键。为此,我们必须协调好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交通运输网络与枢纽之间、规划建设与管理之间、私人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发展之间、主要交通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之间的关系,牢固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兼顾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与公平,无论从规划还是从管理方面,为利用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群体提供出行机会和出行空间,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和谐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