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5)
2017-08-18 06:46
导读:同样,整体主义方法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首先,整体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在模型化、定量化、形式化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涉及变动性领域的问题如
同样,整体主义方法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首先,整体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在模型化、定量化、形式化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涉及变动性领域的问题如人的发展、市场、价格等,它的弱点明显地暴露出来。其次,整体主义摆脱不了所谓“整体性悖论”: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个体,只有认识了个体才能认识整体。整体确实不能归结为个体的总和,但是任何整体又不能脱离个体。经济现象如果脱离开个人的活动,那就会成为一种先验的、神秘的东西。再次,如何界定整体也是整体主义方法论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小至家庭、企业,大至利益集团、国家,它们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自主性,也就是说,它们也是“个体”,特别是相对于更大的整体而言,更是如此。同样,任何个体也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部分,是诸多“关系”的总和,所以个人也就是一个“小宇宙”,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就是一个整体。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温和的个体主义(以传统的个体主义为出发点,吸收整体主义的某些原则)和“妥协的整体主义”(以传统的整体主义为出发点,容纳个体主义的某些原则),以调和两者的对立,当然这两种形式都是不彻底的,因为它们都没有触动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相对立的基础。尽管如此,“综合”已形成了一种趋势。正如一位著名物家所说:“事实上,我们将会看到,绝对的部分或整体并不存在。”因此,“还原论和整体论,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互补的理论方法,两者并行。”在经济学方法论中,这种趋势表现为从60年代开始的由萨缪尔森等人掀起了“新古典综合”和70 年代由卢卡斯、 萨金特和华莱士(henry wallace)等人掀起的“理性预期革命”, 他们试图把凯恩斯的总量分析同马歇尔的个量分析综合起来,严格根据微观假设和微观行为来推演出宏观行为,用微观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可见,经济学方法论的两派是互补的,两派的对立只是双方在侧重点所区别而造成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其实研究经济学,方法论的出发点应是:“从整体着眼,从个体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