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湖北省投资环境优化战略研究
2017-08-27 02:0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十一五”湖北省投资环境优化战略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湖北省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从积极开展“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湖北省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从积极开展“区域营销”工程、继续深化“行政提速”工程、努力推进“信用湖北”工程、深入落实“引资促进”工程、构建“三群一区”工程、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实施“人才招纳”工程、大力引导“文化重塑”工程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投资环境“十一五”建设战略。
关键词:湖北省 投资环境 十一五 对策
投资环境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发挥优势、创新投资环境是湖北省“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和举措。根据湖北省的实际,“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投资环境建设应重点实施“区域营销”工程、“行政提速”工程、“信用湖北”工程、“引资促进”工程、“三群一区”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人才招纳”工程、“文化重塑”工程。
积极开展“区域营销”工程
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全民建设投资环境的观念。投资环境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而且是湖北省每个公民的事,投资环境建设无小事,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到投资者。所以要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全民建设投资环境的观念。尤其是从事窗口性的人群,更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素质。只有全民树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意识,投资环境建设才能从“政府推进”变为公众“自觉行为”。
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以投资者为导向建设投资环境。政府要深入企业,与投资者做长期定期的交流,积极了解投资者的需求情况,调查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有针对性地解决投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让投资者感觉到政府的服务就在身边。同时,积极协助跨国公司和国内名企业办好现有投资项目,为更多知名企业进驻湖北提供示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升湖北省知名度。湖北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很低,需要广泛宣传城市和区域环境的优势,树立沟通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第一,加强对外宣传。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宣传湖北省的投资环境,扩大湖北省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度。第二,通过政府创新和政策创新吸引投资者,充分发挥投资者的宣传作用。第三,弘扬优秀传统,移风易俗,破除区域文化中不利于引资的因素。第四,宣传本地投资环境优势,使国内外客商充分认识到湖北省区域的环境优势,将投资环境变为竞争力、招商力、引资力和发展力。
继续深化“行政提速”工程
增强服务意识,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逐渐实现政府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争做服务型机关和服务型部门。以“让投资者满意”为宗旨,坚持“顾客第一”的原则,将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办事程序、内容、结果的“三公开”,加强公众监督。
规范行政行为,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湖北省应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为投资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由投资管理的“串联式”审批向“并联式”审批转变,通过采取联合办会、联合审批制度,减少管理流程,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服务公开化、规范化、透明化、廉洁化,严惩行政腐败行为。推进政策行政的公开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廉洁化。将各类管理信息分类、定期向社会披露,接受社会监督。扼制腐败行为,对在招商引资中出现的腐败行为严惩不贷,构建一个透明、公开、廉洁的行政环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速度,促进网上联合办公。加快以电子政务为主要载体的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政务公开搭建便捷、低廉的信息平台。通过政务信息平台,逐渐实现网上办公,加强网上招商、网上审批、网上通关、网上年检等,大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努力推进“信用湖北”工程
强化政府“诚信行政”意识,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培育地方政府的“信誉观”,使其认识到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地方政府的信用建设是区域信用环境的关键环节。强化政府信用建设,实行“诚信行政”。制定政府机关部门的承诺和服务标准,取信于民。从制度上加强政府诚信,使“诚信行政”得到内外约束机制的双重制约,推动“信用湖北”工程的顺利建设。
加强企业诚信教育,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企业失信成本,培育诚信企业文化,打造诚信企业品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行业自律作用,通过行业协会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定期公布企业信用表现,建立对信用优良企业的奖励机制和对长期信用不良企业的惩罚机制。
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及鉴证评价机构的监管,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积极规范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评价鉴证机构、会计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的运营,整合社会中介资源,取缔经营不规范、机构不健全、会计不真实的服务机构。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出具虚假证明、报告的现象,一经查出,终身禁止其从事相关行业。同时,规范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会管理,实行“一业一会”原则,使行业协会成为规范和管理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得力助手。
提高全民信用意识,营造整个社会珍视信誉的氛围。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诚信公德、职业诚信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公民诚信建设工程。制定和完善各种行业规范、乡规民约、市民守则、行为规范等,把公民诚信建设内容和要求融入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深入开展诚信县市、诚信地区、城信社区、诚信单位、诚信企业等形式多样的诚信评选活动。大力弘扬“诚实守信”文化,为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舆论氛围和信用文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逐步建立企事业单位信用诚信系统,加强信用资产的管理。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系统,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信用评级,促进其改进信用水平。完善关于诚信制度的法律法规,用制度约束保障企业在经营行为中守法、守信。在特定人群中率先建立信用档案和征信系统,通过信用贷款、信用消费行为提高信用意识,逐渐推广和完善信用征信体系,最终建立全社会的信用资料和征信体系。
深入落实“引资促进”工程
建立新型招商引资平台。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将综合经济管理及招商服务等部门集中起来进行一站式办公,集中为各类企业、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一窗式”投资服务,树立湖北招商引资新形象。通过网络建立网上招商服务平台,广泛搜集、及时更新信息,加强对重大投资信息的捕捉和跟踪。为企业制定各类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产业发展方面的指导意见。建立规范、顺畅、高效的招商服务流程,优化外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事故应急机制和投资环境监评机制。加大外商投诉案件的协调和督查力度,建立健全外商投诉网络和督办机制。建立外商投资环境应急机制,对于招商引资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能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加以整改。对积累的外商投诉案积极清理和办理,对典型案例要统一协调,认真分析。对造成较恶劣后果的,应积极建立弥补机制。
建立投资环境监评机制,实行投资环境动态管理。根据投资环境系统运行规律,结合湖北实际,建立湖北省投资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及下属各地区、各行业投资环境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湖北省投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率先在全国实行投资环境信息化管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营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外商的国民待遇,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整顿,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清理并完善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与国际惯例相左的规定,应积极加以修正和变通,使之有利于吸引投资。完善各种会计、法律、投资、技术管理、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管,使之运营科学化、规范化,按国际惯例原则办事。政策制定要在与中央政策统一的前提下,坚持国际性原则,按省情和国际惯例制定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建立符合国际市场规则的政策体系,使湖北引资活动积极与国际接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构建“三群一区”工程
优化投资环境空间布局,实现“三群一区”投资环境联动。湖北省投资环境空间布局大体以“武汉城市圈”、“宜荆荆”、“襄十随”和鄂西山区为中心,向四周圈层分布,形成四个投资环境建设中心区。以这四个中心区为主线,投资环境建设可采取点轴模式,重点建设一条一级轴线和4条二级轴线。即:一级投资环境竞争力培育轴线——沿长江发展轴。将以武汉为中心,长江境内段作为投资环境竞争力培育的一级重点轴线。四条二级投资环境建设轴线分别为:水资源综合开发的汉江轴线,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清江轴线,以钢铁、汽车、重化工为主的武九-汉丹-襄渝轴线,串联能源生产、农业生产基地和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宜黄高速公路轴线。沿轴包括武汉、黄石、荆州、宜昌、鄂州、仙桃、潜江等市县。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培育湖北省投资环境的增长极。以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建设为突破口和着眼点,努力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投资环境增长极,从而进一步发挥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带动效应。在武汉城市圈内形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市场组织建设与管理、城乡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开展武汉城市圈与其它市州的经济交融,强化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辐射功能,增强其对全省投资环境建设的带动作用,使武汉城市群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的第一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武汉、黄石、宜昌、襄樊等为中心的湖北区域投资环境联合体。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推动“宜荆荆”和“襄十随”两大城市群建设,以重点城市为中心提高投资环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宜荆荆”、“襄十随”两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发展,推动城市产业不断升级,强化城市的经济功能,使宜昌、荆州、荆门、襄樊、十堰、随州中心城市成为两大城市群的投资环境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分工和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注重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集聚和配套,形成具有区域的产业价值链。加强“宜荆荆”、“襄十随”两大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投资环境上一个新台阶,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这两大城市圈的经济起飞,促进区域投资环境的一体化。
加强对“鄂西山区”的帮扶力度,提高内生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区域合作和区域帮扶计划,提高鄂西山区经济的内生发展力量。发挥区域特色,建立特色投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抓住自身的特色做文章,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形成独具一格的区域发展模式,增强本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本地交通问题。加大交通投资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环境,增强与外界的沟通与经济交流。
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工程
加大科技体制创新力度,建立官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在科技管理体制中的职能,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科技资源。在制定科技规划、确定科研项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征询各界意见。在项目经费的资助上,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实现公平公开竞争,避免暗箱操作。在科技管理上,促进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转型。在科技投融资渠道上,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发展科技风险投资,使市场成为科技投资的主渠道。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促进科研机构同政府部门的脱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改制进程,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通过产权转让、拍卖、股份化等,加快中小应用型科研机构的民营化。对于规模较大的科研机构,应鼓励民间资本的引进,使之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促进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建立官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成果转化机制。整合湖北科教资源,发挥科教优势,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积极性,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调整科研结构,加强企业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研发——中试——应用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科技服务环境的创新力度。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活源头,创新机制,推进专利资本的运营。建立知识产权运营的风险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分散和降低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建立适宜的分配机制,激励专利权人积极从事专利的转化活动。
建立资源优化配置机制,避免技术创新资源的浪费。建立知识资本运营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流转、许可、转让的法制化管理。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优化专利技术产业化的环境。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并形成产业。
重点实施“人才招纳”工程
以人为本,营造珍视人才、爱护人才的大环境。湖北人才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要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积极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构筑全社会崇尚法律、信仰知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大胆启用年轻优秀人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吸引人才积聚。创新湖北人才政策、法规、体制和人事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促进人力资源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人尽其才”。在人才分配政策、职称改革、人才奖励机制、人才、保障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政策,大胆改革。制定“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海外高层次
留学人员到鄂,并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建立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完善人才流动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人才信用环境等。
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高质量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人才招纳工程的推进,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一是交通通信条件,二是优化科教环境,三是医疗、文娱环境,四是舒适的居住和自然生态环境。
培育和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借鉴浙江经验,关注和培育本地的企业家,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对市场具有敏锐性、灵活性和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增长点的能力的企业家,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企业家能力的输出。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和相互融合,锻炼一批领袖型
企业管理人才。
大力引导“文化重塑”工程
积极宣传文化,鼓励思想。弘扬文化,实现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思维转变。营造重商、亲商、敬商的商本位文化。弘扬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营造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社会氛围。弘扬合作文化,实现从利已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倡导开放思维与流动意识,实现从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在流动中寻求机遇。形成社会性民众热潮,通过活动带动资源的优化重组,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潜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努力推进风险投资,开拓投资的多元融资渠道。以政府主导,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市场前景好,利润回报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行支持。借鉴相关省市的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投资地方法规,使投资鼓励政策法律化。政府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从财税、金融、投资、资本退出和收益分配等诸环节为投资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经营者风险回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风险投资,加快湖北投资的快速发展。
建立投资运作的平台,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建过建立技术孵化器、企业孵化器、融资渠道、中介要素和资源的整合平台,为投资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完善投资中介机构,强化担保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为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吸引投资企业入驻湖北。大力发展湖北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技术的引进,为资本的退出提供通道。积极开拓多渠道融资体系,促使湖北的活动能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在职人员的和
辅导教育,为投资提供人才保障,从而促进湖北服务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宏兵.投资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中国地质出版社,2000
2.中国市长协会.论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