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人类的智慧经过漫长的积淀,而终于在公元前(7)

2013-05-03 01:07
导读:(7)端正态度。研究易学这样一门复杂的流行学问,一定要有中正的心理动机,坚定的学术立场,正确的主观态度,而不可随风摇摆,不可失正媚俗,不

(7)端正态度。研究易学这样一门复杂的流行学问,一定要有中正的心理动机,坚定的学术立场,正确的主观态度,而不可随风摇摆,不可失正媚俗,不可故弄玄虚,不可蛊惑人心;一定要清醒冷静,真诚无欺,谨慎从事,淡泊明志,而不可利令智昏,自欺欺人,臆断盲从,急功近利。

在现代易学热潮中,有相当多的出版物便是片面追求名利、粗制滥造、浮躁不堪、媚俗过甚的劣质产物,歪曲了《周易》的人文精神,败坏了《周易》的名声,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易学研究者千万要引以为戒。

总之,对《周易》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义的分析方法。就是说,要将《周易》系统的典籍区分为经、传、学三部分,既要看到三者的联系,又要看到三者的区别;要用实证的方法,即从史料中引出结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既不能夸大史料提供的内容,又不能对史料加以任意解释,不能动不动就把自己的臆说说成是破译了千古之谜;还要对易学中的术语、概念、范畴和命题以及理论体系,进行的分析,否则一部易学史就是一笔糊涂帐。

;



六.《周易》的现代意义

;

当前,人类正处于新世纪之初、全球形势日益复杂的重大历史关头,我国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尤其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更是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资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当今的易学热、热、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诚如雅斯贝斯所说:“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35]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在文化发展道路上,中西方是相差甚远的:西方是以科学实证方法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外在超越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文化成就;中国则是以直觉体悟方式走了发明本心的内在超越之路,也曾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天才科学大师爱因斯坦(A. Einstein, 1879~1955)在对中国人杰出的文化创造力惊奇感叹之余,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深刻评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36]

那么,中国是靠什么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呢?《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具体来说,《周易》秩序谨严、生生不息的太极宇宙观,阴阳对待、物极必反的变易学说,仰观俯察、“穷理尽性”[37]的认识论,“圣人成能”、“裁成辅相”的主体性思想,顺天应人、“保合太和”的思想,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主张,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参赞天地化育、德侔日月光明的超越理想,……所有这些思想内容都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生存格局、基本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使中国人在科学、、哲学、宗教等领域都有非凡表现,创造出独具风采的伟大文明。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在荣获诺贝尔奖的演说中,不无自豪地指出,他在物理学上的杰出成就,也得益于早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对《周易》的研读。

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深情地说,近代物理学的一些看法,和《周易》太极和阴阳对待的思想有相似的地方,因此,量子物理学奠基人玻尔(N. H. D. Bohr, 1885~1962)教授,在他被封为爵士的时候,选了中国的太极图作为他的徽章的主体图案,以象征中西文化的相互融通。

现代学者研究表明,《周易》与天体运行节度、万物化生规律、二进制、生物遗传密码、宇宙及物质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现代科学成果,有着令人不胜惊诧的相通之处。这充分表明,《周易》确实内蕴着中华古人的深邃智慧,其特异的符号系统提示着宇宙万物的运行天机。就连沙文主义思想严重,对中国文化颇有微辞的黑格尔,对此也不得不承认:“《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38]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因此,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

* 本文为《周易与现代文化》(与郑万耕教授合著)前言,这里略有改动。

[1] [德]雅斯贝斯著,魏楚雄、俞新天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2]《论语·子罕》。

[3] 金景芳:《学易四种》,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4]《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郭沫若全集·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页。

[5] 西汉还有一位易学家叫京房,他是杨何的弟子,梁丘贺的老师。京君明则是焦延寿的弟子。本书中的“京房”指京君明。

[6] 参阅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1992年版;

陈鼓应主编:《研究·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朱伯崑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1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邢文:《帛书周易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廖名春:《帛书〈易传〉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版。

[7] 参阅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辑》,第15、63页。

上一篇:摘要:近代中国的“国语统一”思想是在中—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