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一 《经》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在这种(2)

2013-06-09 01:10
导读:十 老子的道是源始的存在之思、之言。 道的源始的命名力量来自思者对“显现”之道的呼应。 语言本身即是道。语言是道之象。 以道观道。所谓以道观

老子的道是源始的存在之思、之言。

道的源始的命名力量来自思者对“显现”之道的呼应。

语言本身即是道。语言是道之象。

以道观道。所谓以道观道,即是就显现的本质来加以解说。或者说,从其本质渊源洞察道。道总在过程中,总是在“发生”和“到达”的过程中。困难在于如何在道展现过程的不同阶段,以恰到好处的语言来言说道。

十一

“道说”即道的表达问题。它是涉及汉语的“语言”及思想诸多层面的复杂问题。“道”是汉语思想的表达(道说)方式。将思形诸语言。语言使道显明,同时也使它失真。 我们何以命名正在寻求的事物?我们听从具有命名作用的词语的劝说。这时候我进入道之思。唯有道才能规定存在的意义。道成大道。大道乃事物之道,大道自然。 人借语言见证其道。藉名(语言)而思道。 道成其本身。此处别无更多道理。

十二

成道即成功遂事之活动。成道者乃道本身,此外无它。我们只能以反复的归谬方式论说道。

大道一隐一显,一分一合。在道之由隐而显的原始的呈现中,万物才各各成其所是,显露出各自的仪态和模样来。于是乎道得以成就。

有与无要从道的方面来思辨。偏执有、无不能思辨道。

道是一个终极的“能指”吗?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绝对本源吗?我们不必亟亟乎说是或否。在这里,道还只是某种暗示着的、有待思的东西。道这个词以隐开显,以不确定给出确定。

十三

隐匿乃是道的本性。道渴望说。 道为形而上学所不曾思。 那么,能从形而上学思道否? 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的思想,皆在“大道”的发生中,并为道所“居有”。

十四

道往往被当作流行的称号来接受、使用和理解。其实,道并不是流行的称号,甚至不能当作一个单纯的概念性名称。 人类的言说并非道之言说。道之言说是本真的,在人言说之先。

人言道默。道何言哉?道自行焉!道自成焉!道自明焉!道何言哉?

道之言说还未曾被思及。这是道之思,是思之道。我们早就处于道之中途。。

道之言说一旦形诸语言,就使我们进入语言之思。

十五

每一种语言中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都蕴含了一种独特的道。

思考道之言说,才能触及的底蕴。

如果说,名言已将“道”显示出(道出、说出),那么它的根却仍在隐蔽处。默生言,名植根于无名。我们得从无名或“寂静之言”来验证名言的来源。

道默而言。其言即是显示,让事物显示自身。让你看和听,让你沉思,让你感悟。这是道之神秘。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根本上必定不可说的东西被抑制在未被道说的东西中,它作为不可显示者栖留在被遮蔽的东西中,就是神秘”(《走向语言之途》p 253)

道之言说总是一种隐匿着的显示。道根本上亦显亦隐,显隐一体。人之言说只能由显说隐,听从于无声的道之言说。强说而不能见到,乃成神秘。

然而,道自行开显和隐匿,自然而已,无所谓神秘。

十七

我们听从于道才有所说,听从于道才有所看或观。

在此,我们听什么?我们让自己处于自发的状态听从道说。顺从道,也就是顺从自己。 “倾听”显示出人与道的内在归属关系。

我们“听”不仅是因为我们有耳朵,甚至不仅是因为我们有心,乃是因为我们在听。我们听到风,听到,甚至听到“无声之处”的寂静之音,仅仅是因为我们已经以某种方式“归属”于这一切了。

我们听,我们看,我们说,我们思。听、看、说、思皆是一种归属。归属于道。

无名、有名之辨。即是提出名在本质居于或基于何处的问题。无名乃名之隐而不显的根。这个根已被名之思触及了,那就是作为道之名。名归属于道,由道之显而得名。道之名即是道的显示,是源始的隐蔽着的显。

名如何使道显示?或者说,名如何隐匿了道?

十八

人的本质决定于人在道中的位置和态度。人归属于道,人总是处在道中,不管在当下,还是曾经的过去,甚至在未来之时,人皆处于道中。人归属于道才能有所说、有所看、有所听、有所思。

道之自然法则是一切法则中最朴素、最温柔的法则,同时也是一切法则中最有力、最起作用的法则。道之自然法则使终有一死的人“得道”并且把它保持在其中。人无逃乎道。这是人的宿命。

言植根于道。言是道之最甘美的果实。

十九

我们在言说中应答(Antwarten)道。人与道应答之际,人才有所说。所说才有深意。

言中乎道,即是把默不作声的道带入语言之振振有声表达之中。

说不可说之说。道让人说,惟道成为说。

道即是说、即是言、即是名。

道使我们伤透脑筋。道怪吓人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十

我们无思于道久矣哉!我们无思于言久矣哉!我们无思于思久矣哉!

回到道就是回到思之原点。原初之思即是言。

道之言作为开示,乃是最本已的体道方式。

坐而论道即是体道,是最直接的成道方式。

从根本上讲,并不是我们“说”道,而是道“让”我们说。

我们逃不出道来说。无言非道。

二十一

道不可“知”,但可“思”。思而入道。思入道而有所说。

当我们进入思之思,思之路径即是言。言断思绝。

我知什么呢?我知道。此外我别无所知。

作为道的言说,即是思。沉思。盘旋于言。

道总是回归性的。无复非道。

诗乃道之最初的命名活动。

上一篇:; 摘要: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易》学象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