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1)学毕业论文

2013-11-19 01:05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1)学毕业论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周勋初,生于1929年4月,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

 周勋初,生于1929年4月,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8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诸子及楚辞。现为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全唐五代诗》第一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

  罗根泽先生是我的老师。1959年时我由副博士研究生改为助教,编入古典文学教研组,罗先生时任教研组组长,我又成了他属下的一员。罗先生常告诫我们年轻助教:“你们年轻人要多写东西。要趁着年轻写。年轻人顾虑少,年纪大了,顾虑多了,也就不太好动笔了。”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含有对学生一辈的期望与督促。

  我是在1956年底考回南京大学中文系跟胡小石先生读副博士研究生的。不到一年,反右运动即起,交心、大批判、大跃进……接踵而来。书也读不下去了,索性改为助教。小石师本来叫我做有关《山海经》的学位论文,为此还曾力所能及地读了一些书,这时学业突告中止,此事只能中途停下来。

  但我在读本科时听过胡小石师的楚辞课。小石师讲得很深,我学得也还认真。1959年时,小石师为应同门谭优学君之请,又讲了一次楚辞。我在重听此课时勾起了很多回忆,想到马上要去接替重病在身的罗根泽师上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今后不可能再回过头来搞什么先秦文学,前时积累的一些心得如不及时记下,也就可能迅速遗忘,于是提起笔来一一写下,这就是后来出版的《九歌新考》一书。

  这是我第一部完成的学术专著。后来我虽东涂西抹写了一二十种著作,但对《九歌新考》总是怀有特殊的感情。我体会到,根泽师的一番告诫确有道理。

  现在常有人说,搞自然科学的人要趁年轻,老了就越来越跟不上新的发展了。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人,重积累,老了书读得多,学问也就越发成熟。这话未必正确。搞人文科学的人也要趁年轻。这时思想活跃,感觉敏锐,更有可能发现新问题;况且年少气盛,初生犊儿不畏虎,更有可能闯出一条新路来。我就觉得自己眼下写文章时有些老气横秋,不像当年写《九歌新考》时那么浮想联翩,新见迭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九歌新考》中共讨论了八个问题,我对其中“秦汉宗教一般”、“东皇太一考”、“楚辞河伯辨”三章最为满意。因为里面提出的一些观点,前人均未说过,资料也是自己发掘的。文中时与前贤商榷,突破了种种陈说,内有不少新的探索,这就得益于理论上的突破。

  理论方面,我喜欢从神话、传说、民俗、宗教等多种角度观察问题。小石师认为,楚人不能祭祀河伯,因为古代人们祭祀时有地域限制。他举了几个例子,北方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江淮之间不祀;海边的人祀海神天妃,中原地区的人不祭。依此推论,楚人就不能祭祀河伯。这是很有道理的。为此我多方探讨,检核各种资料,确信此说可以成立,于是依据此说而作了很多新的论证。

  先秦之时楚国究竟属于什么社会,至今我仍说不清楚。但不管怎样,彼时各国的社会结构有其相同之处。统治者对人们的活动有种种限制,例如居室的高度,按照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同,都得遵守高低不等的规定,这种很早制订出来的准则,也就是所谓礼制。古代的礼书中多有记载。《礼记·祭法》上说:“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曰:“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礼记·王制》上也说:“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现在的人读古代礼书时,总觉得枯燥乏味,好像距离我们很远很远,实则礼书中包含的一些原理,可作学者研究地域文化的依据,也切合古今的人情物理,例如江苏人从来没有祭祀过陕西的华山和渭水,陕西人也从来不祭江苏的茅山和秦淮河,因为这些“山林、川谷、丘陵”非“民所取财用也”,故“不在祀典”。

  这项原则,楚人一直遵循。《国语·楚语下》记昭王问礼,观射父曰:“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时。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韦昭注:“三辰,日、月、星。祀天地,谓二王之后,非二王之后,祭分野星山川而已。”可知楚人也认为各式人等在祭祀的范围上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上述原理,可知楚国就不能祀河伯,这与古史上的记载也相符。按天子诸侯祭其境内的名山大川,不亲临其地而遥祭,古代有一专门名词,叫“望”。《史记·楚世家》载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裴马因《集解》引服虔曰:“谓所受王命,祀其国中山川为望。”由此可知,“望”字已经成为名山大川的代称,并寓疆界之义。它的得名,乃由祭法而来。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诗经》的错简探索(1)学毕业论文网 下一篇: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1)学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