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游补》与《西游记》关系新探(1)学毕业论

2013-12-08 01:35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西游补》与《西游记》关系新探(1)学毕业论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提要】本文从内容的萦带、主题的继承与超越、情

【内容提要】
本文从内容的萦带、主题的继承与超越、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对《西游补》与《西游记》的承袭关系作了新的探讨。

【关键词】 《西游补》  《西游记》  关系

 

     关于《西游补》与《西游记》之关系,学术界最普遍的看法是:《西游补》名为续书,实际上却是一部别开生面、自成体系的小说,与原书没什么关系。如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作者的意图,并非为补《西游记》而作,实际上是借孙悟空等几个形象和虚幻的情节,对明末的朝廷权奸和追求富贵功名的文人等进行嘲讽。”①林佩芬《董若雨的〈西游补〉》认为《西游补》自《西游记》第六十一回补起,“中途演化出另一个体系、另一种局面的多采多姿、奇幻绝妙的故事来”,它“是创作,而非吴承恩《西游记》的续作”。②柴葵珍《优美的荒诞,清醒的空幻———〈西游补〉初探》:“小说虽然在形式上给《西游记》补上这么一段故事,但其实质内容和原著已无甚关系,它是一部独立完整的著作。”③

       以上这些都是在强调《西游补》的独立性、开创性,而忽视其模仿性、续书性。笔者以为《西游补》既是一部自成体系的别开生面的小说,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续书,它时时处处在加强与《西游记》的关系。这样的续书在我国小说史上仅此一例,它的意义在于适当处理了续书与原著的关系,既不脱离原书又能自具面目。可以说,《西游补》是中国续书的最佳例子,值得续书者借鉴。

一、《西游补》对《西游记》内容的萦带

《西游补》在《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后补了十六回。写孙悟空化斋,为鲭鱼精所迷,渐入梦境。为找到秦始皇,向他借驱山铎来驱除火焰诸山,也为寻找师父唐僧的下落,他跌进了“万镜楼台”,通过楼上的镜子,先进入“古人世界”,后又进入“未来世界”。他一会儿化为虞美人,与项羽周旋,想借此探明秦始皇的住处;一会儿又当了阎罗王,坐堂对秦桧进行审判、行刑,并拜岳飞为第三个师父。后经虚空主人呼唤,始脱离梦境,才知道一切均为鲭鱼精所幻设。作品想象奇特,与原书内容可谓大相径庭。

《西游补》在内容上虽然别开生面,但作为续书,它实际上非常有意识地在加强与《西游记》的关系。如第三回太上老君对下帝说:“你不要气,你不要急。此事决非别人干得,断然是孙行者弼马温狗奴才小儿!如今遣动天兵,又恐生出事来;不若仍求佛祖再压他在五行山下,还要替佛祖讲过,以后决不可放他出世”;第四回写孙悟空在镜子中看到一个人似曾认识,却一下想不起来,那人说:“我姓刘,名伯钦。当年五行山下,你出来的时节,我也效一臂之力”;第五回孙悟空被诬陷为凿天之人,却自我批评说:“虽是老君可恶,玉帝不明,老孙也有一件不是,原不该五百年前做出话柄”;第八回写六贼向孙悟空哀告:“大圣慈悲菩萨!我等当年在枯藤古树之下,不该挡你师父,恼了大圣尊性,弟兄六个,一时横死。”《西游补》仅十六回,但据统计,小说中类似这样在内容上萦带《西游记》的,有十三次之多。由此可见,《西游补》常常关照到《西游记》的一些情节,时时刻刻在唤醒读者对《西游记》的某种记忆。像第一回孙悟空“我前日打杀得个把妖精,师父就要念咒;杀得几个强盗,师父登时赶逐”的内心独白,就可唤醒读者对《西游记》中唐僧紧箍咒以及孙悟空多次被唐僧气回花果山的生动记忆。孙悟空“悟能这等好困,也上不得西天。你致意他一声,教他去配了真真、爱爱、怜怜”的片言戏谑,则让读者想起原书中八戒好色、爱睡懒觉的情节。而第十五回,行者变做六耳猕猴模样的一个军士与唐僧的一番对话,则可引发读者对《西游记》五十八回真假猴王打斗的生动记忆。《西游补》对原书的这种有意萦带与《金瓶梅》、《新石头记》等只是借原书一个名头的新说型续书可以说是全然不同。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西游补》对原书记忆的这种唤醒是非常巧妙的,它们都是在顺带无意之间,如盐溶水,不见痕迹。像第二回孙悟空辨大唐真假时的内心独白:“老孙几乎自家忘了!我当年在水帘洞里做妖精时节,有一兄弟,唤做碧衣使者”,作者只是对原书随笔萦带,似是似不是,宛然梦境。这种萦带在使作品贴近原书的同时,也很自然地融合到作品的情节中,因为孙悟空接着的独白是:“他曾送我《昆仑别纪》书。上有一段云:‘有中国者,本非中国而慕中国之名,故冒其名也。’这个所在,决是西方冒名之国!”特别是第十回,孙悟空与自己真神的对话,通过对原书内容的巧妙萦带,委婉地托出了老人就是孙悟空自己。小说写到:“老人道:‘若问我的勾当,也怕杀人哩!五百年前要夺天宫坐坐,玉帝封我弼马温做做。齐天大圣是我,五行山下苦一苦,苦一苦,苦得一个唐僧来从正果。西天路上有灾危,偶在青青世界躲。’行者大怒,道:‘你这六耳猕猴泼贼!来耍我么?看棒!’耳中取出金箍捧望前打下。”像这佯的萦带完全是作品情节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说,《西游补》对《西游记》的萦带就如同高明的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一般。

二、《西游补》对《西游记》主题的继承与超越

《西游补》和《西游记》一样,均是在神幻奇异的故事中蕴涵着某种哲理,而且这种哲理都是受到儒、佛心性观的影响。但《西游补》作为明清之际的特定产物,它所流露的那种民族意识,①它通过梦境所展示的作者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它所涉及到的人的压抑与焦虑问题,都是对原著《西游记》的全新超越。

佛教禅宗非常强调自我本心的作用,要求人们从自身无善无恶的本心出发,来认识自我,克服心魔,破妄证真,把持人人皆有的佛性。而宋明流行的心性说,特别是晚明心学,援佛入儒,其基本思想就是“求放心”、“致良知”,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西游记》选用“心猿”这一典型的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来作为孙悟空的别称,把孙悟空当作人心的幻相来刻画,反对种种脱离自心而存在的外部追求。如第七回说:“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从《西游记》的内容框架来看,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于五行山下和西天取经成正果三个部分组成,这实际上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这种寓意在小说中多有提示,如大闹天宫部分,说孙悟空“心何足”、“意未宁”;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脚下,被称作“定心猿猴”;在西天取经路上,就被称为“心猿归正”、“道归根”等。另外,从《西游记》的一些情节来看,孙悟空出石匣就打死六贼,“六贼”实际上是喻指佛教耳、鼻、眼、舌、身、意六根,亦即人的妄心;孙悟空打死假猴王,假猴王也是自己的妄心。因此,明人多以心性论来评论《西游记》。如谢肇浙曰:“《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服,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②

与《西游记》一样,《西游补》也有众多心性论的因素。小说作者在《西游补答问》中自问自答说:“问:《西游》旧本,妖魔百万,不过欲剖唐僧而俎其肉;子补《西游》而鲭鱼独迷大圣,何也?曰:孟子曰:‘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既然孙悟空被情妖鲭鱼精所迷是“放心”,那么孙悟空最后打死鲭鱼精的象征意义,就如同《西游记》中孙悟空取得真经一般,标志着修心悟道的完成。而且这个情妖鲭鱼精,它与《西游记》中的假猴王一样,都是因一念之差而产生的妄相。《西游补》第十六回行者曰:“心短是佛,时短是魔”;沙僧曰:“妖魔扫尽,世界清空。”这与《西游记》第十三回唐僧所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样,都是渗透了心性观的哲理。另外,与《西游记》一样,《西游补》中也有打死六贼的情节,且它们的象征意义完全相同。因此,在主题上,《西游补》实际上继承了《西游记》所蕴涵的佛教“明心见性”与儒家心学“求放心”的哲理。《西游补》作为明清之际的特定产物,它的主题思想既有继承原作的成分,更有对原作的超越。出于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担忧和预感,小说流露了浓厚的民族意识,这集中体现在对卖国贼秦桧的贬斥和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上。小说也在行者身上暗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这可从众多学者对《西游补》自述生平说的论断上看出。张文虎以天目山樵名义所作的《西游补》序曰:“是书虽借径《西游》,实自述平生阅历了悟之迹,不与原书同趣。”黄人在其《小说小话》中亦认为《西游补》是董说“身丁陆沉之祸,不得已遁为诡诞,借孙悟空以自写其生平之历史”。①苏兴先生认为,《西游补》中的孙行者即董行者,孙行者处于现在世界便迷茫惶惑,投身过去世界便愉快欢笑,到未来世界便豪迈果断,这“正是董说生活历程情绪的写照”。②童琼:《从“真假猴王”到“鲭鱼世界”———〈西游补〉寓意浅论》一文认为《西游补》是“用离奇怪诞的意识流形式来展现明亡之际的个人内心世界”,行者历幻出幻的过程,就是董说既不懈追求理想,又对现实失望,不得不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③这种种自述生平说的阐释尽管不一定准确,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者是在通过行者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小说重点写的是行者的梦境,通过这个梦境所提供的一系列变形、不一致、不连续、不相关的荒谬情景,小说实际上也探讨了人内心世界的压抑与焦虑问题。它既包括行者的压抑与焦虑:取经事业困难重重而又遥遥无期、要保护手无寸铁又极易受骗的唐僧责任重大、唐僧的误解及紧箍咒的处罚导致的师徒关系的紧张、对唐僧娶妻还俗的担心、佛性的仁慈引起的杀生后的恐惧等等;也包括作者的焦虑,主要是末世士人的一种焦灼不安与大厦将倾的忧虑。夏济安先生说,中国小说从未像《西游补》这样探讨过梦的本质,行者的梦显示了对人心的正确了解,这对人类有深长的意义。④

三、《西游补》情节构思与《西游记》之关联

《西游补》是一种插续,作者在《西游补答问》中曰:“《西游》之补,盖在火焰芭蕉之后,洗心扫塔之先也。”作为对《西游记》的插续,小说在情节构思上与《西游记》有诸多类似之处,但由于作者精心而又高明的改造,《西游补》却给了读者奇幻多姿、别开生面的感觉。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