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霍华的狱中诗魂学毕业论文(4)
2014-08-17 01:01
导读:被罪恶压伤、受死亡痛苦, 基督徒坚定站立上帝身旁,他正受压悲苦。 潘霍华在信里自己解明这首诗: 那首「基督徒与异教徒」的诗,其中的含义你可看
被罪恶压伤、受死亡痛苦,
基督徒坚定站立上帝身旁,他正受压悲苦。
潘霍华在信里自己解明这首诗:
那首「基督徒与异教徒」的诗,其中的含义你可看出来么?「基督徒参与上帝的痛苦,这是他们与异教徒不同之点。」……做基督徒并非必须在某特殊方面宗教化,……而是切切实实的做一个人。使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不在于守宗教上的某些法则,而是在今世的生活中积极参与上帝的痛苦。」(注10)
其实,有分于上帝的苦难,正是「作门徒的代价」,这一思想从「跟随基督」到「狱中书简」,并没有改变。因此,在被囚的日子里,潘霍华能轻看自己的痛苦,进而服事病人和犯人;他在狱中表现出百般的忍耐、得胜的生活,真实活出他的信仰:
我是谁?人们常说:
我步出牢房,
从容、愉快、坚定地像绅士迈出自家豪宅。
我是谁?人们常说:
我和狱官说话,
自在、友善、清晰地像在发号施令。
我是谁?人们又说:
我忍受苦难,
平静、微笑、骄傲地像个得胜者。
1.一切为他人的自由诗魂
一个失去自由的囚犯,笔下很流露对真自由的渴望。然而,对囚犯而言,自由是一种盼望,不是拥有。
潘霍华的神学,正是强调:「自由」并非人与生俱有的本质或性情、不是个人所拥有独霸的东西,而是为别人而有的一种关系。唯有在我和人的关系中,一起合谐的经历,我才是真自由的。(注11)
正如同神进入被造,因此创造了自由。神的自由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人而自我约束;「基督更是一切为他人」而道成肉身;因此「人的自由也应该是为他人」(being free for the other)。在「论自由」的一篇讲章里,他也写道「上帝的爱使我们从自我得释放,以致为别人得自由。」(注12)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种一切为他人的真自由思想,事实上贯穿潘霍华一切重要的著作,自由在他的人论、教会观、基督论和伦里都是相当核心的。也是在这个思想下,他主张圣徒间的团契生活,必须以基督为中介。在《伦理学》他更写道:
这些(注:指文化、和友谊)不属于顺服的范畴,而属于更广大的自由。其实,在神所命定的四重伦理(注:政府、教会、家庭和工作)中,都应含盖自由这元素。一个人若不认识自由在伦理上的角色,虽然仍然可以为人父、为公民、为下属,甚至为基督徒;但是,我怀疑他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就最广义的术语而言,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注13)
在这样的神学理解下,我们才能解读「通往自由的四站」这首诗,为什么要以律、以行动、以受苦,最后以死亡而进入自由。潘霍华在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失败后,感到死之将至,写下这首论自由之作。潘霍华为自由「操练自己底心灵和肉体」;为自由「勇于做正义之事」;为自由承担苦难「孤苦无助」;最后为自由走上殉道之路。
这首诗写出他一生的
心路历程,而他的一生和他的神学是不能分开的。
2.俗世的此时此地
潘霍华在狱中对旧约圣经投下更多,这也是导致他逐渐远离《跟随基督》里追求成圣的趋向,转而出关注「此世的」国度观、扬弃圣俗分离的思想。这并不表示潘霍华已放弃了末世论和将来的国度,也不表示神圣与世俗从来没有区别,只是这种区分不在此世。
潘霍华进一步承认世界是无神的「及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人该怎样做基督徒呢?潘霍华在《狱中书简》写下这样的话;
上帝正在教导我们,我们生活为人,可以不要靠赖他。与我们同在的上帝,就是离弃我们的上帝(可十五34)。这位使我们生存在这世界上不需以他为假设的上帝,也就是我们得永远站立在他面前的上帝。上帝准许我们把他挤出世界,以至于到十字架上,在世上上帝是软弱无能的,而他之与我们同在,并且帮助我们,正是用这,唯一的方法。马太八章17节清楚告诉我们,基督并非以他的全能来帮助我们,而是以他的软弱与痛苦来帮助我们。(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