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3)

2014-09-18 01:29
导读:然而,李慎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青年时代形成的启蒙理想,促使他上下求索,寻找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唯一正确”的历史道路。他内心始终有一种意识


  然而,李慎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青年时代形成的启蒙理想,促使他上下求索,寻找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唯一正确”的历史道路。他内心始终有一种意识形态的乌托邦激情和幻想, 希翼找到那个能够整体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一缆子的方案和主义。在经历了一段迷茫之后,李慎之惊喜地发现了美丽新世界――自由主义。历史理想主义的激情之火到了他生命的晚年,终于又再一次热烈地燃烧起来。

  九曲黄河终归大海。历史一旦重新获得了终极目标,所有的问题在李慎之看来都变得迎刃而解、简单明快,都可以放在自由主义的价值天平上重估。他说:“五四”的精神是什么?就是启蒙,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来打破几千年来禁锢着中国人思想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五四”先贤的思想倾向就是三百年来早已成为世界思想主流正脉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样,对“五四”精神的本质主义式的重新解释,为自由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作出了历史合法性的证明。

  置于这条浩浩荡荡的时间之河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变得明晰起来。不少朋友都有点困惑不解:九十年代初李慎之还迷恋于中国的“天人合一”和博大精深,为什么到了“五四”八十周年的时候,却把传统文化判决为一个简单的专制主义?这期间的变化究竟什么缘故?我以为,这与他到90年代末彻底皈依了自由主义有关,从此他判断和思考所有问题,背后都有一个以自由主义为终极价值的历史目的论作准绳。在单向突进的时间轴心上,一切思想都被他放在“敌我友”的关系上考量,他认定:“当面的敌人就是一个,就是在中国绵延了两千两百年的专制主义”。 于是,他又重返“五四”,返回到“五四”时代激烈反传统的焦灼心态之中。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不过,李慎之的反传统,虽则激烈,并非全盘,他所痛恨的,是为皇权专制主义提供合法性的政治意识形态,其以儒家的纲常伦理为表,以法家的威权统治为里,造就了一朝又一朝的专制制度和奴性人格。而传统文化中另外一些未被政治整合的部分,他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1999年末,李慎之在谈到陈寅恪时,深有感叹地说:

  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已经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现象衰败失落,甚至完全销沉歇绝。其中有许多是陈寅恪所极爱而深惜的,这也就是他所以被目为“文化遗民”的原因。尤其是国人一般认为外患日亟、国运日蹙的同治光绪年间,陈寅恪还咏叹之为“犹是开元全盛日”,最不易为人理解。其实,以义宁陈氏之清门雅望,他从小所接触的那些人物的雍容揖让、文采风流确确实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美的精粹。我比陈先生小三十三岁,德行才情不敢比拟陈先生于万一,然而想像当时的老辈仪型,流风余韵,迄今不能不感到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即,低徊留连,不能自己,何况陈先生是从小沉潜涵泳于其间的人物。不过,恐怕陈先生万万没有料到是,在大量中国传统文化扫地以尽的时候,其中最黑暗、最反动的专制主义却历世长存,而且变本加厉,最后竟发展为最野蛮的群众专政而置陈先生于死地。


 传统士大夫的雍容揖让、文采风流,在李慎之一唱三叹的笔下,是何等的典雅辉煌,令人神往!可惜的是,传统中的那些好东西到二十世纪都衰败失落,独独留下了一个最黑暗的专制主义!痛心疾首的李慎之不得不奋起反传统,反那个如今依然在作怪的文化传统。实际上,在他看似激烈的言论背后,隐藏着对文化深深的眷恋之情。爱之深,故恨之切。在情绪激愤之中,他对传统的各种理性的、情感的、表层的和潜意识的看法,矛盾地混杂在一起,顾不上一一梳理。他无暇辨别传统专制主义与革命的乌托邦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传统文化是否有转化的可能。在他抓大、抓主要倾向的习惯思路指引下,传统文化被整体主义化,被简单地化约为专制主义,在浩浩荡荡的全球化大潮面前,传统文化成为通向自由主义理想世界的绊脚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五四”精神被化约为自由主义之后,究竟谁能代表“五四”,也成为一个必须重新估量的问题。李慎之说:六十多年来,我一直“以鲁迅之是非为是非”,但到“五四”八十周年的时候,“发现鲁迅还不能代表‘五四’的全部,能够比较全面地表达和代表‘五四’精神的,毋宁还是胡适。”因为胡适毕生坚持的,是中国的民主、法治和宪政,特别是他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很少有的宽容精神。而鲁迅,无非就是要求个性解放而已。 后来,他异常沉痛地对一个青年友人说:“比较鲁迅与胡适不是一个小问题,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被误导了。” 胡适虽然指明了自由主义的历史方向,但从沉沦的现实到理想的未来,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得以实现呢?是胡适所提倡的那种点点滴滴的改良么?顾准当年批评胡适“少谈主义、多谈问题”是缺少理想主义,李慎之的困境似乎也在于此:一旦将好谈问题的胡适“主义化”,却无法从胡适身上找到实现“主义”所必须有的理想主义精神,更缺乏为理想去奋斗献身的战士性格。而在这一点上,作为斗士的的鲁迅,对于李慎之来说魅力依旧,即便是他晚年改变了看法之后。2001年夏天,当李慎之接受采访,被问到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有哪些人时,他脱口而出:“鲁迅、顾准是最优秀的!”。
上一篇: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