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汉儒的意识形态建构与《毛序》传承的逻辑轨(7)

2014-09-26 01:00
导读:这里荀子是讲帝王如何治民的道理:先是以身作则地示范和以表彰贤者来引导,然后是罢黜不贤者以警戒之,如果还有不守礼法的奸邪之人,那就只好用刑

这里荀子是讲帝王如何治民的道理:先是以身作则地示范和以表彰贤者来引导,然后是罢黜不贤者以警戒之,如果还有不守礼法的奸邪之人,那就只好用刑罚来惩罚了。总之荀子在这里是提倡“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的礼治。他所引的诗句出于《小雅·节南山》。《诗序》云:“《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董仲舒则云:“及至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故诗人疾而刺之,曰:‘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xi]《诗序》以为是刺幽王,董仲舒以为是刺卿大夫(即师尹)[xii],近就诗的文本义言之,董说近是。然而荀子却完全是从正面来引此诗,似乎并不知道这是讽刺师尹的话。这至少说明在荀子的心目中这首诗并不像汉儒所理解的那样。又如:
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大略》)
此处所引诗句出于《齐诗·东方未明》。《诗序》云:“《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荀子说“颠倒衣裳而走,礼也。”显然并不认为这里有什么讥刺之意。近观诗之文本义,似乎也看不出是旨在讽刺。也就是说,对此诗的理解汉儒与荀子是不一样的。再如:
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俯然而类,差差然而齐。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故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则舍之矣。外是者谓之讱,是君子之所弃,而愚者拾以为己宝。故愚者之言,忽然而粗,啧然而不类,誻誻然而沸。彼诱其名,眩其辞,而无深于其志意者也。故穷借而无极,甚牢而无功,贪而无名。故知者之言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而不遇其所恶焉。而愚者反是。《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腆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此之谓也。(《正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这段话是讲“辨说”的道理——君子或智者之言逻辑畅通、道理明白、名实相副,并且切于实用,多余的废话一律屏弃。愚者之言却是罗嗦艰涩、逻辑不通、炫耀文辞,毫无用处。此处引诗出于《小雅·何人斯》。《诗序》云:“《何人斯》,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而绝之。”就文本义来看,尽管不能断定具体作诗者与被刺者,但的确像是朋友绝交之诗。观荀子之意,似乎并不知道这首诗的具体所指。
也许有人会说,古人引诗本来就是断章取义,与诗的原义相去很远并非鲜见之事。此话对于春秋时期那些引诗、赋诗的贵族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但对荀子来说却不可以以此论之。因为在荀子心目中,《诗三百》已经不是一部一般的古代文化典籍了,它们都是圣人之志的表现。所谓“《诗》言是,其志也。”[xiii]即是说《诗》乃是圣人之志。因此他将《诗》与《书》、《礼》均称之为“经”。正是由于《诗》在他的眼中有这样神圣的地位,所以在他多达六十余次的引诗中从来没有像春秋的贵族们那样断章取义的。他的引诗与全诗的大旨绝无相悖或无关的情形。他的引诗有与《诗序》相左之处,那只能说是因为他与汉儒对诗旨的理解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荀子的心目中,诗虽然都具有政治或道德的意义,但并不确定这首诗是刺某公,那首诗是刺某王。这与《孔子诗论》的说诗是基本一致的——根据诗的文本义适当赋予其以某种道德的或政治的价值。如果这个结论可以成立,那么四家“诗序”那样指实某诗为某人作,乃美某人或刺某人的说诗就是汉儒的发明了。对此“古史辨”派曾经进行过激烈的批判和无情的嘲笑。例如顾颉刚在《论诗序附会史实的方法书》中认为汉儒是用“无中生有”的方法随意解释诗意。他讽刺说,假如唐诗没有标出题目和作者,用汉儒的方法来解释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海上》(即“海上生明月”一诗),杨妃思禄山也。禄山辞归范阳,杨妃念而作是诗也。《吾爱》(即“吾爱孟夫子”一诗),时人美孟柯也。梁襄王不似人君,孟子不肯仕于其朝,弃轩冕如敝屣也。不能不承认,顾先生的确抓住了汉儒用史实比附诗意的症结所在。那么汉儒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郑振铎在《读〈毛诗序〉》一文中曾这样来解释汉儒的动机:
上一篇:古代文学论文《文化:中国诗歌史的大视野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