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来源学毕业论文(2)

2014-11-24 01:02
导读:废止汉字之事虽未成功,他觉得还有一事可做,此即“疑古”。梁胡诸人盛称阎若璩考证古文尚书是伪书,是科学方法。姚际恒的伪书考、康有为的改制考


废止汉字之事虽未成功,他觉得还有一事可做,此即“疑古”。梁胡诸人盛称阎若璩考证古文尚书是伪书,是科学方法。姚际恒的伪书考、康有为的改制考亦被推崇,他便想扩大范围考证“伪事”。他知道日本有一个幸德秋水,写过“基督抹杀论”,说基督无其人,十字架代表生殖器崇拜。接着又有一个白鸟库吉,写了“尧舜禹抹杀论”,说古书所传尧舜禹之事皆为神话。此外,日本有一贱民阶级之著名作家名外骨者,自称“废姓外骨”,写了一些书,专讲日本希奇古怪风俗以及淫书酷刑之类。于是钱氏先仿废姓外骨,改名“废姓玄同”,继而改名“疑古玄同”,再学幸德与白鸟之舌,说易经代表生殖器崇拜,尧舜禹皆为神话。尧舜既不足信,那言必称尧舜的儒家和依据易经的道家便不打自倒了。在他的启发下,顾颉刚“大胆假设”古史皆“层累地造成”,再来“小心求证”。他们求证的办法很简单。一、过去许多疑古、考证文字很多,如崔述考信录,再抄抄白鸟等人之说。二、因为没有发现夏代铜器,所以大禹治水不可能。三、抄一点外国讲神话的书,例如洪水是神话等。四、再加他们的想象和附会,例如,说文说“禹,虫也”,便说禹为动物,出于九鼎。这是民国十二年的事。这既好玩,又“科学”,可以吓唬青年,可以使外国人觉得有趣。参加的人多起来,顾颉刚将这些文字、通信收起来,名曰《古史辨》,由朴社出版。这由民国十五年一直出到二十年九一八前夕才停止。因为这时已有土肥原进行、白鸟库吉参加计划的“满洲国”运动,灭亡中国运动,无须他们来灭古史了。(83、84页,1973)




胡秋原认为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源于白鸟库吉的“尧舜禹抹杀论”,这一观点了解的人很少,而且也没有被专家认同。[3]比如王汎森就认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这个说法是否到顾颉刚等人的古史观点,是深深令人怀疑的。一方面是因为顾氏本人并不懂日文,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资料显示他曾接触过白鸟氏的作品。另方面是因为白鸟的说法在当时的并没有引起过热烈的讨论。(53页,1987)



刘起釪也认为:



此说并没有对顾颉刚先生1923年所倡尧舜禹是神不是人的疑古学说产生影响,因顾先生倡其疑古学说时,并不知有白鸟、桥本等之说,当时他刚从大学毕业,所承受的学术源流实际主要是乾嘉经学,又接受了一点胡适等人介绍的西方学术,根本无缘与日本同时学者之说接触。(1994)



以白鸟库吉为代表的日本东洋史学的“尧舜禹抹杀论”对我国的古史辨运动究竟有没有影响?如果有,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这是很值得的。

胡秋原强调钱玄同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中的作用,以钱玄同与顾颉刚并称,这是很具卓识的。就地位而言,钱1917年就已是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就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19年成为《新青年》编委,而顾1920年7月方从北京大学毕业。杨尚奎认为顾颉刚讨论古史先后有两个有代表性的论点,一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一是“五德终始下的和”。(1981)“层累”说是在与钱玄同的通信讨论中提出来的,顾颉刚的《自序》回顾这一过程时很坦率地承认:



在九年冬间,我初作辨伪工作的时候,原是专注目于伪史和伪书上;玄同先生却屡屡说起经书的本身和注解中有许多应辨的地方,使我感到经部方面也有可以扩充的境界。(49页,1982)



从“专注目于伪史和伪书”到怀疑经书本身,钱玄同的这一点拨使顾颉刚的思想起了质的变化,这才导致出顾颉刚对《尚书·尧典》所载尧舜禹事迹的否定,从而产生了“层累”说。至于“五德终始下的政治和历史”也是如此,顾颉刚晚年所作《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至于钱玄同,他态度没有变,那时却对我讲了一个笑话。……钱玄同讲了这个故事,就对我说:“我们对今古文,也当作如是观。今文家好象莲香,古文家好象李女,我们千万不要上她们的当!”在这段话的启发下,我就写出了《五德终始下的政治和历史》一个长篇论文,又写出了《秦汉的方士和儒士》这个通俗小册子。(13、14页,1982)
上一篇:《内豊》篇与《昔者君老》篇的编联问题学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