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小学语文默读实例:于无声处听欢歌

2015-02-20 01:07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小学语文默读实例:于无声处听欢歌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毕业 江苏东台曹撇镇下舍小学 王晓春近年
毕业

江苏东台曹撇镇下舍小学 王晓春

近年来,语文课要上得“书声朗朗”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了10分重要的位置。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的确,语文学习是需要朗读的,语文课更是少不得那朗朗的书声。不必说“霜叶红于2月花”“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唐宋诗文,不必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今贤文,单是那些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选文,就需要我们去纵情朗读。

然而,蓦然回首,细细咀嚼近年来语文课堂上这1遍遍的朗读,我们又觉得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缺少了1种味儿……

1 、失 衡 : 默读的缺失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了什么?笔者以为:学习语文的另1种重要的读书方法——默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默读离得越来越远了!审视时下的语文课堂,阅读似乎与朗读划上了等号。这种阅读显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重视朗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实施中1味地强调朗读,甚至组织反反复复、“人声鼎沸”的喊读,那只能算是味同嚼蜡的苦读,实在很难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出的3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这种朗读甚至是阅读教学的“矫枉过正”或“顾此失彼”,带来的则是新的负面影响。

朗读固然重要,默读同样不可或缺!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阅读教学中默读的弱化甚至缺失,已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课标的“实施部分”对各个学段的默读目标都有明确的界定。默读怎能缺失?



2 、 反 思 : 默读的价值

审视当前语文课堂上默读弱化的倾向,我们很有必要重温默读的价值。

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明,默读作为阅读主体的内部精神活动,既适宜于逐字逐句推敲的精读,又适宜于大致了解的浏览,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1、默读能促进思考,帮助理解。通常情况下,朗读借助于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的协同作用,有助于识记、背诵。而默读则潜心专注,有助于理解内容。

第2、默读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默读时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送给大脑,立即进行译码、理解。不需要像朗读那样将文字转化为口语,用口、耳作媒介,再进行理解。现代社会要求提高阅读速度,默读则是快速阅读的理想方式。

第3、默读关注了阅读个体的差异。默读中遇到难点可以多读几遍,加深体会;还可以停下来思考、质疑、释疑,等到搞明白之后再读下去。遇到动情处可以细细咀嚼、回味再3。

第4、默读的实用价值高。由于默读速度快而理解深,所以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阅读方式。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多指默读能力。实践证明,阅读技能的建构离不开大量的默读实践……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所必需的,静思默想同样不可或缺。

3 、 匡 正 : 默读的回归

当前,语文教学中默读“屡屡缺席”的失衡现象亟待匡正,默读的回归才能实现“动”与“静”的平衡,“感知”与“内化”的和谐,“欣赏”与“感悟”的共生……语文课堂有了这种辨证的统1,才是理想的课堂。如何落实默读呢?

(1) 夯实默读基础

奠定坚实的默读基础是默读能力提升的前提。语文课标对第1学段的默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第1学段,就应该让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样的要求是适度的、科学的,不可忽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对此,语文教师要理解到位,实施到位。笔者以为,在小学2年级下学期就要开始学习默读了。这1阶段的默读训练要求要低,坡度要小。这样才符合低年级学生默读能力形成的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默读过程中所经历的两个阶段有1个清醒的认识:

第1阶段:明显的嘴动阶段。初学默读的儿童受朗读的影响,虽然努力想不出声,但嘴唇还是不断地翕动,仍会发出轻而急促的声音。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看到的文字转换为意义,仍然需要依靠小声朗读才能领会意义。它的机制仍然是“目视——口诵——心惟”。朗读的模式仍在起作用。

第2阶段:潜在的嘴动阶段。经过1段时间的训练后,儿童可以做到嘴唇不动,也不发出声音。但是,喉头肌肉仍在作发音样的活动,成为“默朗读”。默朗读虽然不发声,但阅读速度难以提高。

基于上述因素,面对学生默读中出现的“嘴唇翕动”“发出轻而急促的声音”以及“默朗读”等现象,不可操之过急。因为,这是学生默读能力生成中的必然现象,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不是在建构空中楼阁。

采取怎样的辅导方法呢?较好的方法是“轻声带读法”,即教师轻声读书,学生目看课文,嘴不出声。但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用手指着文字。

这1阶段,就组织学生进行默读训练的选文而言,适宜选用儿童感兴趣的故事和童话。如(苏教版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美丽的丹顶鹤》《台湾的蝴蝶谷》《猴子种果树》等都是进行默读训练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把默读训练落到实处。

(2) 提升默读技能

默读不但要“不出声,不指读”,而且要做到“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做到“有1定的速度,默读1般的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分别是第2、第3学段默读训练的目标。这里强调的提出问题,是着眼于学生能在默读中积极思考,这是学生默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发现问题,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也是推动学生深入思考的动力。而默读速度的提高,则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视野。如何实施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保证默读时间

默读1篇课文,1般要35分钟,但如果要边查边读边思边划,真正做到在默读中发现问题,那就需要若干个35分钟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取消大量烦琐的分析、讲解、“苦读”。没有时间的保证,默读技能怎么能形成?

2、用好眼、脑、手

默读中,要辅助之以手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动笔划划、圈圈、写写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可以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默读效果会更好。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便是这个道理。

3、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精思”,但是,并不主张糊里糊涂地读,糊里糊涂地背。宋元以来人们1致奉行的“熟读精思”的原则是:“读书必须仔细。逐句逐字,要见落实。若用工粗卤,不多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

因此,进行默读训练,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给学生1种阅读的导向,激起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愿望,使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而且,学生自身更要在默读中发现问题,做到读思结合,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悟的结果要从思中来,思的悬念要从读中生。

(3) 应用默读举隅

1、学习长文时默读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默读往往能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默读俯瞰全篇,把握课文的大意和布局谋篇。例如,学习《郑和远航》《悲壮的1幕》《游天然动物园》《大江保卫战》《印度洋上的生死夜》等篇幅较长的课文,都应该安排足够的默读训练。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课文可以放弃默读。

2、朗读之前默读

语文学习中如果1接触文本就大声朗读,或者老师要求学生刚接触文本就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显然是不够妥当的。那种对任何课文都用1类“抑扬顿挫” 的腔调去朗读,其实是没有真情实感的。朗读如果缺少了对文本起码的理解与感悟,1味地读和背,除了那慷慨激扬的固定腔调外,能解读出什么真情来,又能悟出什么意义来呢?那样做,课堂上的讲解、朗读、问答、议论充其量不过是走过场而已。没有潜心的默读,朗读也就不会有悟有得。因此,朗读前的默读是必要的,这其实是课堂上动静搭配的有效组合。先静——静静读思;再动——书声朗朗,以至议论纷纷。这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做感情朗读才能成为可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于疑难处默读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1遍有1遍的收获。疑难往往能迎刃而解。

如,笔者教学《草船借箭》1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明明知道周瑜让他3天造10万支箭是有心陷害,为什么还不揭穿呢?”这个问题确实是理解上的1个难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专心默读下文借箭的过程,1些同学甚至还拿出了少儿版的《3国演义》,说要看看草船借箭的背景,要对照课文来读……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默默研读的局面,学生们神情专注,自主探究。

默读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初读时的疑问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胸有成竹,有完成‘任务’的把握。”有的说:“这是为了麻痹周瑜,以便顺利借箭。”有的说:“因为诸葛亮想到,和曹军交战确实需要箭。”还有的说:“诸葛亮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周瑜的面子,维护孙刘联盟。”……学生的感悟多么精彩!在疑难处不妨“放1着,退1步”,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教师的“摆脱”,学生反而会进入“自求得之”的“忘师”境界。在这1教学案例中,学生不但搞懂了诸葛亮不揭穿周瑜诡计的原因,而且对他的神机妙算心悦诚服,对他顾全大局的胸怀顿生敬意。学生的理解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4、在合作前默读

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成了1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小组内的阅读交流,使阅读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的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否则,合作学习将失去根基,个别学生当演员,其他学生做配角或观众的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4) 倾 听 默 读 欢 歌

1、潜心涵泳,披文入情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朱子读书法》中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进行默读就是不仅要使阅读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更要达到“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的境界。1句话,言和意都“如若己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文字是1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显然,学生在默读中不光能学到为文的技巧,而且能提升为人的素养,其正义感、责任感以及对丑恶事物的鞭挞意识都会得到增强。默读,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1起呼吸,1起慨叹、1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默读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

2、增强底蕴,张扬个性

曾有教育专家感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恐怕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这与教育对象读书‘功利化’倾向不无关系。”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问的大气、深厚是需要以广博的涉猎做基础的。古今融会、中西贯通、文理交叉,才有可能孕育出大师、巨匠,在功利化的藤蔓上是永远收获不到累累硕果的。无数的事实证明,1个人在学生时代读了哪些书注定要影响他的1生。其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的。

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才有可能广博涉猎、增强底蕴、张扬个性。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默读,其实也造就了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默读的意义已经超越语文学习的范畴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默读是1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是1种“盈盈1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默契……可以获得1种如饮甘醇,久而弥笃的味儿;1种萦绕心头而又妙不可言的味儿。可谓于无声处听欢歌!

作者邮箱: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点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