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7年级(上)课堂教学案例
1、《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古乐府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板块]
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木兰诗》(展示课题),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1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1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木兰不1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木兰身上表现出的那种热爱劳动、向往和平、爱家爱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1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形象。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广为传诵。《木兰诗》究竟表现了1种什么思想倾向呢?欣赏、赞叹之余令人深思。
本篇课文学习可分为4大板块进行(文字投影)教学板块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音把语音读准。
2、再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顺。
3、播放录音磁带,学生学读。
4、读完课文,同学们对不明处可进行自由交流。
教学板块2:品析课文,弄清情节。
1、请同学们按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结构。
2、请同学们按照课本所附插图,给课文划分结构。
3、自由交流,依据情节试译并复述课文。
教学板块3:欣赏课文,揣摩妙法
1、如此恢宏的故事,作者仅用了短短300个字来铺叙,其手法精妙,令人拍手惊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句分别嵌入东西南北4字,把木兰为替父从军作准备的繁忙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自由评说)。
3、师小结:本文民歌风格浓厚,朴质俚俗的语调,读来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的描写,更使人百读不厌,难怪范文澜先生说:“北朝有《木兰诗》1篇,足够压倒南北两朝全祁士族诗人。”并不是过甚其辞。它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就家喻户晓、传诵之广而言,它在乐府诗中可称是首屈1指的。
教学板块4:背诵课文,熟读成诵
同学们,这样的美文美事,我们理应琅琅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几位同学试背1下,每人选自己喜欢的1段背,其他同学可以小声地背,齐背、吟诵。(在配乐诵读中下课)
尾声
《木兰诗》是1曲传奇式的女性英雄的赞歌,现已拍成电视连续剧《木兰从军》,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足见木兰这个形象确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喜爱,我们为有这样的巾帼英雄而倍加自豪。
2、《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上课!老师播放《木兰从军》主题歌,让我们1起随着动听的歌声来吟诵北朝民歌《木兰诗》吧!(板书课题)。这是1篇读来琅琅上口的美文,老师先为大家范读1遍,请同学们看课文。[范读。感知课文]。(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或前后同学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细读。重在读懂读通](生高声朗读,气氛热烈)[释疑,扫除理解障碍]。
师:(播放录音磁带后)请7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7个小段,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1起监读,然后点评。(分别读。感受、理解)
(学生朗读、点评)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通过朗读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1首北方民歌,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300个字,却刻画了木兰勤劳、勇敢、机智、爱国、爱家、不慕权财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其思路清晰、情节自然。下面,就让我们1起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目的不同,读的方式就不同)
生:我认为全文可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为1-2自然段,写木兰代父出征;第2部分为第3自然段,主要写征途思亲;第3部分为第4自然段,主要写10年征战;第4部分
[1]